街偶天成
香港街道名字五花八門,有以異地命名的街,也有以人物命名的街,盡顯香港多元混雜的特性。名字彷彿是一條通道,那些我們從小聽過,卻從沒深究過的名字,或許都連結到某個熟悉又陌生的人物、鄰近又遙遠的地方。本欄目邀請有跨地生活經驗的本地及外地作家,書寫兩條分別處於香港及外地的同名街道,以名字為觸發,穿透名字背後所蘊藏的歷史、文化,足以照見本土的多重維度,呈現多元並置的世界,也為地景書寫引入更複雜的思想與現實層次。
騷夏
|
March 10, 2021
我還是想從離開以前開始說起。 第一次和慧沁碰面,是約在中環附近,等她下班從港大過來,一起晚餐,稍晚她就要去中環 […]
楊佳嫻
|
December 6, 2019
現實發生時,其實一片混沌,好像人走啊走,風景人物就一路長出來,交錯,留影,道別。一切的意義或許都 […]
沐羽
|
June 1, 2023
「以下哪個地名是真的?A 亞婆角街、B亞孫角街、C亞公角街、D亞仔角街。」電視上獎門人笑吟吟地問 […]
洪昊賢
|
November 8, 2019
當我經過裕民坊,發現裕華大廈和國泰大樓這幾座廢墟仍舊固執地矗立在市中心,小販和舊鋪仍寄居於這幾棟 […]
惟得
|
October 22, 2019
既然溫哥華承傳「北地荷里活」的美譽,若要拍攝獅門橋發生交通意外的情景,不妨考慮鳥瞰角度,鏡頭下獅 […]
楊天帥
|
October 17, 2019
有次寫書評,提到幾年前初到日本,日語不好,精神壓力爆煲,自信跌入谷底,唯有一路踩單車一路用廣東話 […]
言叔夏
|
September 26, 2019
香港的大樓在google地圖上原來是有名字的。那麼為人指路的時候,就可以島一樣地指引出那些星叢般 […]
寂然
|
May 22, 2019
這樣的問題已被問過無數次。「你認為最理想的書店,是怎樣的?」他們以為我會說出店名,然後就可以問我 […]
廖偉棠
|
May 21, 2019
我現在在台灣林口,一個高地最僻靜的一隅,想起香港旺角最熱鬧的地方。窗外是初夏的雨滴瀝不斷,風從遠 […]
李智良
|
May 14, 2018
身體每天排毒的時間在下午三點鐘和肝有關係,每個星期一下午三點鐘吃蘋果,星期二吃橙, […]
胡晴舫
|
May 8, 2018
世上,存在著無數條這樣的小街。這條小街,通常毫不起眼,也不怎麼長,座落幾間缺乏特色的樓房,看起來 […]
袁紹珊
|
March 28, 2018
迄今為止,我人生中有六年時間,幾乎每天必經天神巷;天后廟道,我卻只逗留過一個晚上。 […]
黃愛華
|
June 1, 2023
住在德國科隆已滿一年,也不知何故跟這座城市結下緣份,起初只打算短留三星期,怎料一放下行李箱,四季 […]
鄒頌華
|
June 1, 2023
要不是為「街偶天成」寫文章,也沒想過原來香港目前有五條街名也名為「大學道」,分別位於五所大學。而 […]
盧燕珊
|
March 26, 2018
自08奧運移居北京後,每年某夜至凌晨,總學遊魂野鬼於大街溜躂,以一個人徒步之Ritual,悼念消 […]
房慧真
|
June 1, 2023
從九龍出發,乘渡輪過海,新買的皮鞋踩上甲板,在搖晃的船身上蹦跳,有種儀式感,靠岸後換搭雙層窄身叮 […]
游靜
|
January 25, 2018
我們總忘記大部分走過的路;有些卻是每天要走,不得不走。此生註定,綁在一起。每一次見工填表維修送貨 […]
廖偉棠
|
November 21, 2017
我四十一年的生命,有八分一消耗在北京,像一瓶啤酒,其中最洋溢最接近泡沫的部分,就是那時,邊喝邊灑 […]
駱以軍
|
June 1, 2023
我在香港大角咀住過三個月,那恰好是一整個春天,殘酷的春天,黃梅天,感覺無止無盡的下雨,因為街道比起台北窄小,高 […]
甄拔濤
|
November 17, 2017
多年前,第一次去倫敦,住宿的地方是朋友訂的。到達時,看看街名,才知道住在 Great Portl […]
Sabrina Yeung
|
November 16, 2017
一條沒特色的街道是怎樣的呢?卡繆在《鼠疫》中這樣形容一個沒特色的城市: 「怎麼能使人想像出一座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