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共同的 深水埗福榮街——雄仔叔叔X楊寶熙

「如果到了最後
只有暗黑
讓我們先在街邊大排檔
嘆杯奶茶咖啡
看顏色走過」——《繑絲邊》雄仔叔叔
「我最鍾意看深水埗的人行來行去,沒甚麼事做,那就是我覺得最理想的生活,哈哈。那些畫面對我的影響愈來愈大。」講過無數深水埗故仔的「講故事人」雄仔叔叔(阮志雄)半打趣半感慨地說。
「雖然住同一條街,但我們不過他那邊,他們又不過來我這邊⋯⋯街頭和街尾的風景就很不同。」坐在對面的寶熙笑眯眯地道,平易近人、氣定神閒。提起楊寶熙,很多人都會首先想到「反國教」絕食人士、雨傘運動被捕者之一、70年代國粹派先鋒,或者近年的社區耕作、綠色生活推動者,但今天兩位已屆六旬的好友聚首,聊的不是社會運動,不是意識形態,而是他們兒時都曾居住過的深水埗福榮街。
邀雄仔叔叔講福榮街,請他找個朋友和他對談,他二話不說提議寶熙,指兩人年紀相若,想法亦接近。不接近的,是二人兒時的家。原來雄仔叔叔住街頭,即深水埗,寶熙住街尾,即長沙灣近荔枝角,「差成4個巴士站哩!」寶熙說。
「如果有人問我,還相信共產主義嗎?我的答案是不知道。只是仍然嚮往一個這樣的烏托邦社會:尊重大自然和大大小小的生命,包括在地球上的各種地上地下資源、河川山谷和各種生物;沒有剝削,亦毋須階級鬥爭;在政治經濟生活各個領域都實行自由民主和平等參與;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包括世界各地原住民的傳統智慧和信仰等。」
——〈一個七十年代國粹派的自白〉楊寶熙
兒時的雄仔叔叔總是往街上跑,已是人所共知,而那些街道經歷亦成了他今日講故事的題材。住街尾的寶熙卻很少出街,最多和兄弟姊妹在家中玩耍。「我們階級都不同,她是中產。」雄仔叔叔取笑曾經擁抱共產主義的她,寶熙莞爾,也不否認。
「那時我的玩具大多是棋,有飛行棋、鬥獸棋、軍棋,還有大富翁!」寶熙又指,哥哥會教她們姊妹玩啤牌。雄仔叔叔聽了立即笑指自己那時完全沒有大富翁這個概念,只會玩波子和公仔紙,還有落樓下漂染廠玩水。由於住在唐八樓,寶熙和兄弟姊妹絕少跑到街上,卻會上天台玩,以前的天台是整條街一排大廈相連的,形成了偌大的空中遊樂場,可以從街頭跑到街尾。可見那個時代,就算不落街,也總有一個開放的空間可以讓孩子跑跳。
夢中的街巷與梯間
「我一放學就落街,我做功課都很勤力的,不過那時的功課15分鐘就做完,寫幾行字,做五條算術,三年班才有英文讀。做完就落街,玩到食飯就自己回家。」雄仔叔叔這些街道生活,令很多不同的生活元素,滲入了他的人生,成為他性格的一部份,也令他對人很感興趣。
由於走勻深水埗區不同球場去踢球,雄仔叔叔見盡社區內不同形式的人和事,有古惑仔、有收黑錢的、有食白粉的,他甚至小學時已經常走到「維記咖啡粉麵」旁的小巷買字花:「我第一次買字花就在那兒!大概是小學一年班,連續中了3場!有9蚊呀!不過立即花光了。」

(重遊兒時曾經買「字花」的小巷,雄仔叔叔笑得鬼馬。)
「⋯⋯我就在我生活的社區上空盤旋,細看我們平時奔走遊戲的街道、山頭。也許因為這趟經驗,給我一張心靈地圖,讓我在幾十年後的今天,對兒時生活的點滴,仍清晰可見。那天從空中俯視人世,最深刻的景物是一排排舊宅的天台,那些像一塊一塊田地的橙紅色的階磚,不知為啥叫我感動不已。
最後,我在自己的天台降落,媽媽上來晾衣服;我急不及待把事實相告,卻讓她罵個狗血淋頭。我思量過阿達一定不會替我作證,所以我再沒有跟人提起此事,免被人笑;到了現在,我成為一個講古佬,自然就把此事當一個故事那樣,講給大家聽。」
——〈飛行〉雄仔叔叔
為何在故事中說自己懂得飛呢?雄仔叔叔堅持自己沒有講大話,因為他真的「經歷」過——雖然那只是夢。這源於兒時一次被頑童以「寶藏」誘騙到唐樓高處,差點掉到旁邊地盤的可怕經歷,後來在夢中便看見自己會飛。
聊到夢境,寶熙指自己早幾年還會夢見深水埗的舊居,不過多是惡夢。她憶述姊姊一次放學時曾經在梯間遇過變態佬,加上那樓梯老舊幽暗,令小時候的她常感到十分恐懼,「早幾年有時 都會發惡夢,行樓梯畀人追」。不過,她指兒時在舊居的日子,大多仍是快樂的。
她一直都想回到舊居看看,本叫兒子過年時陪她回去走走,終未能成事;趁受訪機會,寶熙今日終一嘗重返故居的心願,她顯得相當興𡚒,而那道樓梯如今已經變得十分光猛,不那麼嚇人了,只是很多單位都成了「劏房」。
消失的海和碼頭
今天我們首先相約在雄仔叔叔童年時常來放風箏的美荷樓聊天。言談間,二人不約而同提及早已被拆卸填海的深水埗碼頭。「我想起了,我該是中六之後才搬離深水埗,因為我記得中六時我在深水埗碼頭過海返學。因為我們讀的聖羅撒只有中五,所以我考了聖保祿,妹妹就讀女拔。」
「你們知道有個深水埗碼頭嗎?」她轉頭問記者,說完哈哈大笑。「他們當然不知啦。」雄仔叔叔也笑了,「我們則甚少搭船,因那時過海就像出國,不過碼頭很多東西看:看人們上船落船,看人們釣魚,然後等條屎渠爆出來!(註一)又有人賣海鮮,又有很多地攤。這些影像對我來講很重要。」
他說,他第一個講給小朋友聽的故事,就是從福榮街沿住北河街或桂林街,散步到深水埗碼頭途中,他叔父跟他說的故事:「我阿叔很惡,但又很神經質,我心中很多恐懼是來自阿叔。他很古靈精怪,我的月亮故仔就是他告訴我:『你唔好曳呀,個月亮知㗎!你望實佢行吖,佢跟住你㗎!』哈哈哈。」
當年的深水埗碼頭,正正就是如今通州街天橋底的位置。
「一艘船在海上
看不出是泊岸還是離去
碼頭早就拆了
衣服上帆的顏色漸淡
愛過的人和物事
失去重量
讓我們唱歌吧
在一條午後靜靜躺著的街道」——《繑絲邊》雄仔叔叔
雄仔叔叔坦言,深水埗這個社區,和他的父親,對於形成他今天的性格影響很大。父親雖然沒有甚麼育兒大道理,卻能令雄仔叔叔感受到其無限的愛,「他不會特意坐下來教我乜乜物物,只是笑吟吟地望住我。他很可愛的!那個年代好少大人不打細路,他就從來未掂過我們七兄弟姊妹,一下都未。他不太懂傾偈,只會跟你笑笑,並拖住你隻手周圍行。」他憶述自己有次噎到魚骨,父親帶他食雪糕,又周圍行,但其實解決不到魚骨的問題,只想他感覺舒服點。這令雄仔叔叔至今回想也感到心甜,「所以當我接觸到世界上古靈精怪的事,就會有種好empathetic (富同理心)的感覺」。
經常「躝街」的雄仔叔叔續指,小時候常看見社區裡「瞓街」的人,會生起同情心。一對「瞓街」的母子就住在他家樓下,後來搬進了李鄭屋邨;又如以前他鄰家的「咕哩佬」,常常把一排排磚頭放置在樓道的牆邊,卻沒有被鄰居責罵,回想這其實包含很多互相體諒,「可能大家心諗『都係搵食啫』」。這些都教會他何謂包容。
「何嬸和阿方相依為命,在行人路上搭幾條床板,圍一條花布就成家,起居飲食都在路邊。那是個貧困年代,這種情況也不少見。何嬸希望阿方有出人頭地之日,所以管教極嚴。家頭細務,阿方都得操持,稍有差池,何嬸手起籐條落,都算家常。今次阿方洗魚竟被兩條死魚『游』走,無飯吃事少⋯⋯
阿南和我不知是出於同情還是『八卦』,也跟著阿方拔足狂奔⋯⋯」
——〈魚〉雄仔叔叔
寶熙亦認同,家庭的耳濡目染對他們的成長影響至深。由於父母親共愛國,造就了她後少女時期的紅色思想。她記得第一次看電影,是父親帶她到土瓜灣的珠江戲院看的大陸電影《雷州青年運河》,還有及後的《劉三姐》、《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等樣板戲。她有個姑丈是汪精衛的舊部屬,每當過年過節有家庭聚會,她們都愛聽姑丈說國共內戰的故事,她的民族感情從此產生 。
很少上街的她也會在家聽收音機,聽歐西流行曲或美國民歌;以及學習攝影和沖曬——愛好攝影的父親,在家中的後巷通道,即前後座之間,加了兩塊板,把通道圍起來(即現在講的潛建),變成了一個做沖曬的黑房;及後更在她中學畢業時送她一部海鷗相機。可見除了民族情感和愛國情懷,寶熙在電影、音樂、攝影、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其中產知識份子家庭背景,尤其是父親的熏陶。
儘管寶熙甚少落街,且一點也不嚮往落街(因為不想行那八層樓梯),但街上的店鋪也給她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米鋪、打棉胎鋪、雜貨鋪、缸瓦鋪,還有藥材鋪。「我阿嫲年紀大的時候,經常煲清補涼,她不會買定材料,便叫我們幫她買,不果,就會給我們錢,叫我們落街買。行八樓哩,當然沒人願意去買!」
比記憶還深厚的 聲音、氣味、精神
同樣烙印在她腦海中的,還有順寧道街市,由於家人愛攝影,她很記得有一張家庭照片,是記錄了她和祖母在順寧道街市一個雜貨舖買臘腸時拍的。「我沒甚麼在街上行來行去的印象,但印象較多的就是鋪頭。 」
「還有打銅鋪!」雄仔叔叔接著道。「街上的聲音很有趣。後來隔離又開一間燒焊的,所以有很多聲音,『滋───』 然後對面就『噹!噹!噹!』那時有幫人做運輸的,就踩住架三輪車,前面有個好大的箱,幫人載貨,箱就是紅色的,好靚。」
他感嘆,深水埗街道的功能已經改變,從前就是住宅社區,如今則是商業活動區,經濟主導。

最後問到二人最懷念的是福榮街哪些風景,寶熙想都不用想:「大牌檔!」她解釋,「我們家樓下以前是大牌檔,所以好香!經常都聞到好香。那時我爸爸做三份工,他做會計的,容易搵part time;正職就在律師行做會計,同時幫一間酒樓做數,拿回家做,我到中學都會幫他做點文書,那時爸爸一開心就叫外賣,落樓下炒兩碟餸就送上來⋯⋯」
重遊舊地,我們陪著寶熙看見福榮街、順寧道一帶,舊樓多已被拆卸,原地冒出一幢一幢以「喜」字開頭命名、黑壓壓的市建局「重建樓」。她家樓下的大牌檔不知何時已經清拆,而大廈的地下,亦從棉胎舖、米舖、藥材舖、文具店,變成經常轉手的小型食肆和汽車維修店。
「我其實真的沒甚麼懷念。我總都覺得,過去就過去啦,你咪用其他方法記低囉。」雄仔叔叔的答案是那麼反高潮。這天抱恙的他,眼神滲出不知是疲態還是唏噓。「那些物理上的東西其實我並不十分關心⋯⋯沒辦法,個世界係咁變,所以,如果你要講珍惜,都是珍惜那種精神,即一個community(社區)的人如何可以互相接納。」
也許,那些人、事、物根本沒有消失,只是以另一種方式,永久存活在雄仔叔叔的故事,和詩裡。
「有一條街道
有一個城市
有時光
甦醒
在故事
我們相遇的地方」——〈相遇的地方〉雄仔叔叔
註一:雄仔叔叔的故事〈上岸〉,講述四十幾年前,幾個小孩在深水埗碼頭旁玩耍,其中一個小孩差點被屎渠射到混身糞便的「驚險」故事。詳見《雄仔叔叔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