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田樓記〉 —— 公屋詩系之七,深水埗白田邨

周漢輝 April 25, 2016 則回應

作者簡介

周漢輝

周漢輝,曾用筆名波希米亞,信耶穌,香港公開大學畢業。寫詩與散文,獲香港台灣二地多項文學獎及2014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文學藝術);2010年出版過詩集《長鏡頭》,近設Facebook專頁「香港公屋詩系」。


白田邨對我來說,是一間陳年歷久,彷彿自有並自足的港式士多。除了隨處可見的糖果零食,店內每個陽光燈光觸抵不了的角落,都飽含鮮活卻鮮為人知的故事。那當然是寫作材料的豐庫。
但我寫下來的,與此無關。也因此我總對白田邨懷有一份愧疚,我慵懶而深入不了居民與邨樓環境間的深厚情誼,所以只好迴避。迴避不了的,始終是情感,誠為詩歌之脊樑。
白田邨正遭拆卸,歷史正當風化,詩是時間樹上累結的一枚苦果。
詩中提到的長者公屋,須跟鄰舍共用廚廁,連長者也不感興趣,故房屋署推出特快公屋編配計劃,試圖讓苦等房屋福利的市民,抓緊生活上的鏡花水月。

〈瑞田樓記〉
——公屋詩系之七,深水埗白田邨
作者:周漢輝

上帝瞰覽過一條條城街
盛衰像他和她,學曉站立
步行,跌跤。上課,後來
工作才一起,行抵今天早晨
被自己的影子遛著走,領入
樓影下——這辦事處往那
辦事處,保安阿姨指示他們
找另一保安阿姨去。邨樓間
冬風馳過廊道,迎頭輾至
他們瞇著眼,道旁靜物呼嘯
像房屋署總部內,配房程序
卡隔住人群,職員頻喊僅餘
年長者獨宿單位,廚廁共用——
石櫈上數雀吱喳談著三年後
申請調遷,還是以綠表抽居屋
待他們走近即換回天真鳥歌
瑞田樓在白田邨中最卑矮
不涉重建工程,噪音卻迭敲
戶內,他們按鈴喚舍監引路
窄長走道那麼熟悉,穿進
文件字句中間,女子宿舍裡
她是戶主,單身,他只可日間
來訪,拐彎處他見證她簽名作實
老婦人摸著道壁扶手,晨運緩行
注視他們步入單位,像未來人
回看今人,早知命運——正面
兩片窗光前,一見屯門山脊
決定租住。劏房中一留六年
情感起伏成稜線,承托禱告
同居,一直為了成婚。再在
兩片窗光前,九龍樓堆親近
上帝旁觀窗內,也許眼神柔暖
他們在空氣中比劃,預留位置
給衣車與畫架,從前劏房容不下

 

(原文刊載於「香港公屋詩系」facebook專頁,19-0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