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博客/訪問
不管是社區達人,還是沉默小薯,文字、圖像、影片都可以為社區發聲,也能跟大眾分享社區奇妙小節。我們邀請各社區作者加入社區博客,供稿光榮,也歡迎讀者投稿。
李卓謙
|
May 22, 2020
|
黎寧(Alex)本身只是個跟普通香港人一樣喜歡旅遊的青年,但外遊總有厭倦的時候,三年前參加了一個廢墟探索的活動 […]
|
February 27, 2020
|
難民在香港就如房間裡的大象,存在,卻被視而不見。根據入境處資料,香港每年接收免遣返聲請個案近一千宗,正確來說, […]
|
June 1, 2023
|
招牌是構成街道風景重要一環。近年招牌愈拆愈少,而講招牌的書就愈出愈多。是否「燈熄了才更發現你存在」?密集的霓虹 […]
|
February 25, 2020
|
談起荃灣,今天我們大多以為是個吃喝玩樂的地方。擁有全港規模最大的行人天橋系統,從荃灣站走出來,幾乎可以「腳不著 […]
李卓謙
|
June 1, 2023
|
如要談街道上瀕臨絕種的東西,除了那些五光十色的霓虹招牌,石牆樹或許也是其中之一。早兩三年常有關於石牆樹保育的爭 […]
黃柏熹
|
December 5, 2019
|
街頭抗爭運動持續多月,走在繁忙依舊的港式城市街道,除了文宣和噴漆字句外,有沒有發現甚麼從行人道上消失了? 是欄 […]
黃柏熹
|
September 25, 2019
|
「鴿子才踱進後街你出現在背後喚我問我為何愛望街角告訴你有鴿子但已走了」(〈鴿子——為小明子作〉節選) 有說香港 […]
李卓謙
|
September 12, 2019
|
在火炭跟王良和見面那天,熱得連褲袋裡的煙盒都要溶掉。我從茂密的工廠大廈群中爬回火車站,一邊無意義地思考這些向我 […]
黃柏熹
|
August 26, 2019
|
深水埗那些「井」字型割開的街道,諸如鴨寮,或北河街,感覺只能用「擠逼」來形容。街道擠滿了排檔,行駛或停泊的車輛 […]
李卓謙
|
June 10, 2019
|
三月,仁濟醫院推出「水管屋」計劃,引來社會大眾嘩然,有人批評「香港市民住屋大倒退」,有人諷刺「港人淪落瞓天橋底 […]
李顥謙
|
March 22, 2019
|
談起油麻地,你最先會想起甚麼?果欄?廟街?文青戲院?上月,媒體「一条」報導了一個名為「油麻地的兩萬種死法」的導 […]
李卓謙
|
January 10, 2019
|
不少藝術家作家都喜歡行灣仔,好像盧樂謙,好像陳慧,他們喜歡灣仔的動靜節奏,由一條人來人往的大街轉入一條鬼祟小巷 […]
盧樂謙
|
March 25, 2018
|
人小小,你做D我做D。上個禮拜參與左一個討論empowerment 嘅分享。相信可能這些場景就是我們互相emp […]
盧樂謙
|
March 18, 2018
|
今日介紹嘅呢位朋友仔平時比較少提及到,佢就係逢星期三星期四會過嚟看檔嘅阿駱。 認識佢大概有1 […]
陳劍青
|
March 15, 2018
|
大家看到南生圍無名火災燒了17個小時都驚呆了,無奈的看著他燒光燒盡。但大地主恆基在市區都會明目張膽伙拍田生地產 […]
|
March 14, 2018
|
在舊火車站和鐵路博物館旁,有一間與眾不同的涼茶舖。雖然店舖小小不算惹人注目,人手寫的招牌和兩旁的對聯亦談不上秀 […]
筆為人知
|
February 26, 2018
|
啤酒、煙仔、汽水、唐酒和零食都是辦館和士多的招牌貨品,予樓上樓下街坊「買個方便」,不用四處找超市。然而,自從便 […]
中環以外的世界
|
February 25, 2018
|
這系列的文章之前已寫過六篇了。由珍惜農田寫到擴闊對農夫的想像;由種植的心血寫到大自然自行吸納廢物的神奇力量。這 […]
|
February 20, 2018
|
成立了超過四十年的美滿校服,原本是一間普通時裝店,幸得其中一個教育界的股東入股,讓時裝店同時兼做校服。後來大股 […]
|
February 6, 2018
|
綠色的鐵皮檔,掛著大小不一的金漆椰子和紅當當的婚慶用品,把油麻地新填地街市集的一角點綴得份外喜氣 […]
|
January 30, 2018
|
「埋嚟試食吓喇,有新鮮即製杏仁餅同埋花生糖呀!」為食的筆者被鳳城職員的叫賣聲吸引著。筆者再看一看招牌,原來大埔 […]
|
January 22, 2018
|
平日在中西區上班的你,有沒有留意在區內蘊藏著一個文化濃厚的小社區,它就是日月星街。在那裡你可以找 […]
|
January 15, 2018
|
很多搬離舊區的老街坊,其中一樣最不捨得的就是從小已經光顧的街坊粉麵店。未必每間街坊粉麵店都能達到 […]
|
January 8, 2018
|
灣仔是英殖民時期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是三環中的「下環」,也是當時港島區較多華人的聚居地。面對人口老化,灣仔早於 […]
|
December 28, 2017
|
浮雕《蟬迷董卓》、前蘇聯的建構主義和屋頂圓拱形桁架的結構,與無情的推土機和虎視眈眈的大財團拚死抗衡。幸得古諮會 […]
盧樂謙
|
December 24, 2017
|
係而家呢個時代,我哋真係唔知道乜嘢係有型,淨係知道有一種氣氛慢慢醞釀,就係去追求比較文明嘅生活。 […]
|
December 23, 2017
|
雖以鐘錶為名,但位於裕民坊的官塘鐘錶平價商業並非只賣鐘錶,而且還有麻將、煙斗、火機等,有如觀塘的 […]
中環以外的世界
|
December 21, 2017
|
天光墟是流行於省港的一種市集。每天清晨或半夜開店,天亮就打烊,故得這名。這是一群弱勢老人及低收入人士靠雙手賺錢 […]
|
December 14, 2017
|
到了吃栗子的季節,筆者不期然想起小時候路邊的小販戴著工人手套一邊炒邊叫賣。翻滾的栗子在黑沙鍋子裡 […]
盧樂謙
|
December 8, 2017
|
(編按:〈天地一沙鷗〉是「火花﹗只是看書」當中由盧樂謙參與及創作的展覽〈Mind Map〉的一個作品。而此文章 […]
陳劍青
|
November 24, 2017
|
當連個海岸都剔左出個公園,究竟重應唔應該叫自己做海岸公園? 呢個南大嶼海岸公園既出現,本身係因為政府近年來大舉 […]
中環以外的世界
|
October 25, 2017
|
隨著垃圾徵費將會實施,相信家居垃圾會成為很多人的頭痛問題。當我們想起農業,很容易只想到食物供應。可是有沒有想過 […]
中環以外的世界
|
October 14, 2017
|
相信很多人對清甜的火龍果都無法抗拒。火龍果是仙人掌科植物。生長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香港有無種植呢?答案是有的。 […]
中環以外的世界
|
October 11, 2017
|
這個系列之前已經寫過兩篇短文。第一篇帶出珍惜農地的重要;第二篇藉著分享一位農夫的故事,希望擴闊對農夫的想像。 […]
中環以外的世界
|
October 7, 2017
|
小篇在九月底參觀了土家故事館舉辦的土瓜灣生活墟。這是每個月舉辦一次的定期社區活動。舉辦地點是土瓜灣鴻福街。參與 […]
中環以外的世界
|
October 2, 2017
|
在創立這個專頁之初,小篇分享過自己刊於獨媒,有關街坊圖書館的報導。其中的天水圍街坊書櫃,在推行過程中就是得到天 […]
中環以外的世界
|
September 21, 2017
|
對城市人而言,農業生產離日常生活很遠。對農夫,大都是學識低下、頭腦簡單等刻板印象,又伴隨一些電視劇刻劃的愚蠢、 […]
中環以外的世界
|
September 3, 2017
|
小篇打算跟大家一起走進一個非常陌生的世界。這個世界叫做本地農耕。 慣於清早起來就換上上乘服飾,到繁盛商業區上班 […]
盧樂謙
|
March 25, 2017
|
開始產生走入社區做乜這一個諗法大概是在2013年開始產生。在那個階段開始留意到社區内有很多不同背景的人士,他們 […]
盧樂謙
|
February 9, 2017
|
在不同的年紀也曾經被不同的人士問過我一個問題,小時候到補習社做功課,補習老師問“你個腦究竟係唔係裝x?”,到長 […]
何潔泓
|
July 19, 2016
|
重建將至,小朋友的心事 市建局宣佈土瓜灣重建計劃,範圍包括春田街、崇志街、庇利街、榮光街、鴻福街和啟明街等。這 […]
周漢輝
|
June 1, 2023
|
後記: 他者還原為私我,公共屋邨聚焦作童年記憶,而冷靜轉見抒情,始不離終。公屋詩系在我的任性下告 […]
何潔泓
|
June 8, 2016
|
土家故事館:要來的終於來,今日,土家終於被列入重建項目。 土家故事館,一個在地的組織,是一個讓附 […]
周漢輝
|
May 17, 2016
|
開展公屋詩系與獲藝術發展獎,皆發生於去年炎夏的待業日子。一如過往,在求職無應的閑暇,我又徒步往返 […]
盧樂謙
|
June 1, 2023
|
琴日走咗去荃灣一個叫做鱟地方嘅小販市集,裏面有好多啲車衫姐姐或者叔叔幫人改衫,仲有各適其適一般平 […]
何潔泓
|
June 1, 2023
|
桂林街昌興文具,掛到一屋簷玩具,大家應當不會陌生。 自從北河街284號「榮記米行」的藍色直身招牌 […]
大埔社區學堂
|
May 5, 2016
|
【 活動詳情 】 日期 | 2016 年 5 月 7 日(星期六) 時間 | 11 […]
盧樂謙
|
April 25, 2016
|
好鍾意呢個小朋友街坊,呢一兩年睇住佢長大。佢對於身邊嘅事物佢都好有好奇心,乜嘢都想去試,大大下仲 […]
盧樂謙
|
June 1, 2023
|
香港國際行為藝術節@碧波押 上海街404號,係過去十幾年呢個地址都承載着唔同嘅藝術團體。記得第一次接觸呢一個空 […]
周漢輝
|
June 1, 2023
|
白田邨對我來說,是一間陳年歷久,彷彿自有並自足的港式士多。除了隨處可見的糖果零食,店內每個陽光燈光觸抵不了的角 […]
周漢輝
|
June 1, 2023
|
歡樂滿東華。成長於九龍乃至新界的我,自幼甚少踏足香港島,彷彿那是平行宇宙內的另一個香港。島上諸邨 […]
何潔泓
|
June 1, 2023
|
一行十五人,在微雨紛飛的黃竹街公園走向萬利信布行,在此經營了二十多年的梅先生講解布業歷史,比起當年的黃金時期, […]
何潔泓
|
June 1, 2023
|
彷如城寨,看到這幢怪獸大廈,幾乎嚇呆,座落鰂魚涌英皇道之上,密麻綿連的窗戶,數種書法招牌交雜,行 […]
何潔泓
|
June 1, 2023
|
浮遊上環,舊樓依仗於地盤之中,《花樣年華》式的走廊梯間。在《色戒》一幕,湯唯猶豫要否色誘易先生,就曾於士丹頓街 […]
香港故事館
|
June 1, 2023
|
【作品徵集及展覽】社區這個概念仍然存在很多詮釋的空間。 藍屋在成功爭取「留屋留人」後,「街坊」用了超過十年的時 […]
香港故事館
|
June 1, 2023
|
近年經常都聽到不同大大小小的社區計劃,當中有很多都展示着社區人情味美好的一面。今晚係藍屋建築群內,這片新復修完 […]
社區文化發展中心
|
June 1, 2023
|
共同的所在 2016年4月24日至2016年5月22日 碧波押(CCCD視藝空間)隆重呈獻,來自喜瑪拉雅的藝術 […]
大埔社區學堂
|
June 1, 2023
|
小時候跟大人到街市,圍著五顏六色的蔬果鮮肉,那些喧鬧的聲音,流露著生命的氣味…… 長大後,五官再也沒有被這樣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