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城-定安街

定安街——一條既熟悉又陌生的街道。它並沒有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招牌,它亦沒有絡繹不絕的行人,它只是平凡的存在,它卻串連起一個又一個故事。
偶爾探望祖母,再次回到這條熟悉的街道。步出車站,便聽到放學鐘聲,鐘聲一響起,街道變得熙來攘往,打鬧嬉戲聲在耳邊響起,不少孩童匆忙地跑向父母,恍似學校下一秒會發生大爆炸般,逃離現場,逃離學校這個「災難現場」,每人都急於與父母分享當日趣聞,盼能藉此分散父母注意,不再在校門停留。
此時,過往的回憶漸漸浮出,每個小孩都總有父母接放學,但我只有一雙粗糙、爬滿如蚯蚓般血管的手牽着我回家,小時候的我總妒忌其他同學,盼望離開校門時可以見到爸媽,大手牽小手牽我回家,但他們因工作關係,只好這個重任交給爺爺。從學校走回家雖然只需十五分鐘路程,但我們回家時,一邊談天說地,一邊被「其他事情」耽誤,往往需要更多時間,才能走完這條定安街。
拾級以上,便能看到遊樂場,有不少仍穿着校服的小孩到處奔跑,他們玩得大汗淋漓,玩得瘋狂時更會尖聲大叫。經過這些年,那裡的人氣王仍是鞦韆,可是盪鞦韆時,總能聽見「吱,吱,吱」,也許這些聲音是鞦韆再提醒我們,時日如飛,它為守住孩子的童真,亦開始由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變為身體有毛病的老人。
在回家的路上,我總會向爺爺撒嬌,要他陪我到遊樂場玩耍,盪鞦韆成為每日放學必備節目,但放學時總有一大群人想盪鞦韆,只能乖乖排隊,享受那幾分鐘的玩樂時間,但往往那幾分鐘時間,有度秒如年的感覺。盪鞦韆等候時間太長,只好運用創意,令身邊事物通通變為玩具,簡單一支鉛筆也能玩上一段時間。不論是「天下太平」,還是「過三關」,我們通通都曉,如果學校有玩具科的話,我相信我定能考到第一。
從遊樂場往前行,有一間舊式雜貨店,一進門就有一股米香味湧進鼻腔,米香將我包圍,恍如擁我入懷,令我不禁聯想起一碗碗香甜鬆軟的白飯,雜貨鋪最當眼處放著一缸缸米,走入一點,店舖傳來的氣味卻由米香變成醬油香,濃郁的鹹香味與米香味交替,只靠兩種味道便能奏出美味交響樂-豉油撈飯,走着走着肚子又餓了。不管視覺上還是嗅覺上都有不同韻味,但店內人數卻少得可憐,牆紙更有剝落的痕跡,老闆亦換了不知多少個。難道歲月在店中,也留下它走過的腳印?
每次爺爺收到嫲嫲的「奪命追魂call」只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催促我們回家吃飯,第二個原因是有「任務」要給爺爺完成,有時候需要去雜貨鋪買米、買油,爺爺帶我到雜貨店時,我總會是盡渾身解數說服爺爺買一條孖條給我,每次雜貨店伯伯看到我來,總會送幾粒花生給我吃,當我把手插入米缸,把米當成沙一樣把玩,但伯伯從來都沒有罵我一句,反而仔細教導我不同米的種類。儘管不入雜貨舖購物,但爺爺每次經過總會與伯伯寒暄一番,現在回想起這就是定安街的人情味。
定安街或許在其他人眼中不值一提,但對我而言卻有無數回憶,一些永遠牢記在心的回憶。這是一條既熟悉又陌生的街道。到底是我見證定安街興衰變遷,還是定安街見證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