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環・高街

高街

周綺婷 文類:散文

作者簡介

周綺婷

周綺婷,暫居西環。中文系畢業,曾獲青年文學獎,作品曾刊《字花》及《大頭菜文藝月刊》。


 

高街就好像一條中產和街坊之間的分界線,在她以上就是昂貴的地段般咸道,而在她以下一直數下去,第三街、第二街、第一街,到德輔道西,總感覺愈來愈有親切感,店舖也是以小本經營為主而又歷史悠久。那些懷舊的小店故事在近幾年的媒體渲染之下,好像顯得不再特別了,但像我這樣一個新來的街坊,每天找機會光顧西營盤不同小店時,還是依然怦然心動。

住進高街,開始我的獨居實驗,知道的人都問我怕不怕鬼,因為高街最有名的就是那幢如今被稱為「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的前精神病院,附近還有據說曾為日軍刑場和亂葬崗的佐治五世紀念公園。我倒不怕,我從小多病,常常出入瑪麗醫院,而西環也因此成為童年回憶的重要部分,所以就算明明住在遙遠的秀茂坪,我還是執拗地要在西環開展我的獨居新嘗試。鬼倒是未遇過,但早上向醫院道方向步行時,見到隱隱約約的佐治五世紀念公園石牆的輪廓,還是覺得能夠跟古蹟住在一起,簡直是最浪漫的事。

我所住的是一幢唐樓,高街確有不少新裝潢過的唐樓。它沒有電梯,好矮小的一幢,右方整座都像廢墟,被丟空廢置了,未被重建,從外面看到它窗框生鏽、玻璃殘缺不全。但左方我在住的單位群呢,卻裝修得美輪美奐,從裏面看出去還有翠綠的樹,和緊密卻靜謐的大廈群,這是城西獨有的風景。像這樣的唐樓,主要出租給外國人,偶爾也會遇上像我這樣的一個奇怪的本地女子,來短期租住一陣子作為我的獨居體驗。這裡附近很靜很靜,新的豪宅仍然在興建,晚上幾乎沒人經過,向西行至水街,疏疏落落的只有家寵物美容店,又有家高級餐廳和一家新張營業的洗衣店。

但向東走呢,就非常精彩了。整條高街,近七成是新式的高級酒吧,每天下班回來我都會見到店裏百分之九十九是外國人,我總走在馬路上,在各種私家車駛至時左閃右避,因為路都被酒吧客人的車子佔滿了。當然也有別致的小店,譬如過了正街,就有家日式拉麵店,有次帶朋友去吃飯,那裏的各種價廉物美的定食真讓街坊如我想天天都去光顧,這樣用心製造食物又不會過份牟利的餐廳,可真買少見少。而那堆外國人酒吧,只是讓我更想知道高街從前的樣子罷了。

雖然高街除了餐廳就幾乎沒其他種類的店舖,但西環本就是個四通八達的社區,在這裡我從沒坐過地鐵,要去哪裡都用走的,就算遠至堅尼地城都不難徒步走路過去。高街所缺乏的,在皇后大道西就可以一一補償了,大道西的兩旁熱鬧得甚麼都有,文具店、包餅店、日用品店等等都尚能保持傳統的質素和街坊的價位,而正街街市當然是靈魂所在了,那裡有最好吃的豆腐花。

在高街生活是快樂的,每天上班,我都在有英皇書院和舊贊育醫院的西邊街上行走,我總愛跟古蹟們說早晨 ── 當然在出門前我已跟房間外那棵或許是百年的老樹打了招呼。然後克服陡峭的斜路,跑上總是塞車的般咸道追我的小巴。有時會很早很早起床,去薄扶林道的舊式點心粉麵店吃早餐,就在徒斜的馬路邊,跟叔叔伯伯們一起緩緩喝著普洱茶。

住進來之前,會覺得每次去西環都能找到它的不同面貌;住了進來西營盤,更覺每天都有細微而美好的事物等待我的發掘。雖然地鐵已經進駐了港島西 ── 這對西環街坊來說是多麼的無謂,而樓價租金隨之節節上升,舊有的事物必將慢慢被強行淘汰 ── 我想起就打從心底覺得難過,所以趁著她還未完全失去本來的面貌,能探索的能記錄的,就一一尋找並寫下來吧。

 

投稿連結

西環的其他文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