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富山邨(蒲崗村道)

關於富山邨的一則新聞

林蕙芝 文類:小說

作者簡介

林蕙芝

畢業於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學文學碩士。任職媒體,編採寫的能力馬馬虎虎,最想學懂如何帶一雙耳朵和眼睛,用心聆聽社區小人物講故事。


 

冬日的午後陽光灑進屋邨平台。老人家安坐長凳,享受一天中最暖和的時光。他們穿得雍腫,像一個個嬰孩並排而坐,「他們幸福嗎?」年少時的子森路過,總會這樣問。

子森是否幸福,答案早已了然於心,但居於富山邨的老人家,日子還算靜好,因這裡未被大財團窺覬,沒有剷平供人休息或曬衣服的平台,無端建一個只有連鎖店的商場,令物價飛漲。

這是一條規模小得不可再小的公共屋邨,只有三幢樓宇的屋邨,住戶不過幾千,僅容得下老店與菜市場;近年居民大多是長者和貧困戶,又可以有多高的消費能力。

更何況,富山邨位置偏僻,子森被人問她住哪,她總答「彩虹附近」胡混過去;當再被窮追猛打,她就說「鑽石山墳場附近的小屋邨」。是的,連的士司機也搞不清是斧山道還是蒲崗村道的小村落,其他人又怎會認識?

*** *** ***

富山邨在子森出生那年建成,滿月就跟父母遷入。這屋邨隱身在曾以罪惡溫床聞名的慈雲山公屋建築羣,以及髹上豐富色彩而令人心盪神馳的彩虹邨之間,注定寂寂無名。

不過小小的富山邨,曾為屋邨兒童帶來一陣騷動。

八十年代有個電視兒童節目《四三零穿梭機》,其中一個環節由剛擔任演藝工作的周星馳作街道介紹。有天周星馳跟攝製隊,竟親身來富山邨拍攝,「電視台的人來了,快下去看!」同學打電話給子森通報消息,她就趁母親去新蒲崗的工廠交付成衣代工成品時,跑去看個究竟。讀小一的子森生得矮小,當街坊、小孩把周星馳重重包圍,她只看到周的黑髮在攝製隊伍中晃動。

一個多月後片段播出,當子森看到周星馳風趣地介紹富山邨,還有些同學在鏡頭前廝混,心裏無比興奮;但她仍不敢作聲,生怕吵到母親。母親內向嚴肅,沉默寡言,在父親面前只會低首斂眉 —— 即使父親動手打她,她也從不做聲。

她不知道,富山邨將再次出現在媒體面前。

*** *** ***

一個冬日週末,金黃色的陽光灑進一屋 —— 因為家貧,沒有多餘陳設,陽光才能穿透,映進大廳。才讀小二的她,在父母床上酣睡。

母親從清晨就在騎樓默默車衣。騎樓,是公共屋邨單位的露台,浴室、洗手盤都在騎樓。母親把騎樓做成工作間,放上衣車,成為她獨處的天地。

下午,她終於車好,摸摸子森的小頭就離家。不一會再返家,一進廁所就沒出來。子森這天像中了魔咒,睡得很沉。

旁晚,子森終於醒來,揉揉眼睛,發現屋子出現一堆不認識的大人。許多警察走動,有女警問她媽媽幾點離過家、有否見過爸爸……又有些記者在門外拍照。

在嘈雜的成年人對話中,子森把聽到的重組:大概是母親到工廠交貨後,致電父親說遺言,然後父親就叫祖母來富山邨看看,最後發現母親在廁所不省人事,就報警了。

人羣中子森看到從內地來港幾個月的祖母到來,這是她惟一認識的人。祖母晚上拖着她回到深水埗的板間房休息。

第二天,祖母給她梳洗後就塞她一個麵包,着她在房外吃;祖母就在大門前,用公家電話忙碌地打了許多電話。

鄰房叔叔這時步出走廊,搬一張摺凳看報紙。他搖動頭顱,神情焦慮;在小板凳上,子森看到報紙的頭版,居然有媽媽,還有自己和祖母的相片。小二程度的子森認不得幾多個字,但此刻全都看懂:大標題是《婦不堪丈夫毒打吊頸亡》,小標題是《丈夫音訊杳然 富山邨首宗自殺案》。

板間房所有住客,都知道祖母的媳婦自戕。

*** *** ***

富山邨所有住戶,都知道子森沒了媽媽。

數天後,祖母帶子森回到富山邨,接管父母的單位。起初子森不論去菜市場買菜、到文具店買鉛筆,街坊都會說些憐惜話。

「你媽媽死得好慘。」

「沒了父母,以後要聽祖母話。」

她似懂非懂的答「謝謝,知道」就飛快逃去。

後來要是她在屋邨惟一的小學,考試沒有考進頭幾名,又或晚上給祖母大罵,翌日等升降機回家時總會被人非議。

「別太頑皮了,會令祖母很生氣!」

「要生性啊,因為你是孤兒。」

她聽後臉紅耳熱。子森不要成為富山邨的著名人物 —— 兩婆孫相依為命的悲劇主人翁。

事情其實沒子森想像般壞。一些街坊們特別關心她倆,節日常送上蘿蔔糕、糉子;來家訪的綜援福利員,有時也會問候兩句,鼓勵她努力讀書。

小小的屋邨,竟像鄉間的農村,住戶少,人言多。子森猜想,許是祖母每天上茶樓,吃過一盅兩件,就到長凳跟長者聊天,又跟老店老闆或婦人們搭訕,由銀行存款、菜芯加價至兒孫逸事無所不談;屋邨的閒言閒語,不一會成了每戶餐桌上的新聞。

*** *** ***

大專畢業不久,祖母離世,子森就把公屋單位交還,獨個兒找個套房租住。環境及不上位富山邨那殘舊的單位寬闊,但至少再無人認識和談論。

可是這天,她還是回來富山邨,因有本急着用的書只能在這屋邨新建的公共圖書館找到。其實近年她偶爾來過幾次,例如出席同學的嬰孩探訪活動。隨着小學同學逐一搬走,換來新移民、少數族裔家庭,子森沒再像以前般害羞,每到富山邨都五內翻滾。

長大了的子森,不再是言人言殊下的新聞小主角,她是自己劇本的主人。

借書後她到平台蹓躂。細看一個個包裹得胖乎乎的老人家在平台上打盹,她倏忽眼眶發熱,頓見祖母的身影就在其中。抺過眼淚,低語一聲「嫲嫲」,就別過頭走往彩虹邨,把自己隱沒在一片彩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