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大埔墟四里

無數次經過這裡,毎次經過這裡卻感到很「迷失」。
大埔墟四里,由四條街道組成,包括廣福里、大榮里、大光里、大明里,形成一個「井」字,中間被圍著的是俗稱「公園仔」的大明里廣場。從廣福里拐出去,就是大埔最繁華的街道:廣福道。
位處於大埔中心點,街道兩旁是頗具滄桑感的唐樓,附近有「新街市」、公共圖書館,四里有不少食肆、小商舖、超級市場、銀行,日用民生商店應有盡有,所以無時無刻都很熱鬧。
夏令時間。1點40分。下課的鐘聲響起,同學們紛紛收拾好書包,便往課室外衝了。阿明、阿野總是會跟我一起用午膳。
學校很近四里,只是隔了一條馬路,自自然然地,很多學生都會湧來這裡用膳。
「去哪裡吃呢?」阿野問道。
阿明答:「金輪法王?」
金輪法王是指附近的一間叫「金輪茶餐廳」的食店。阿野卻道:「昨天才吃過這店……嗯,去『暢和』吧!」
阿明糾正他:「是『和暢』……『和暢粥麵專家』。是從右至左讀起的。」
毎次走在四里,我都很容易把路認錯,原因是四條街的格局實在太像。即使我在附近的學校讀了很多年,還是會有走錯路的情況出現。我認路的方法,是記下各店舖的位置。超市在這邊、街市在那邊、這邊是「和暢」……
公園仔中,在樹蔭下乘涼的老伯伯們聊着天,細數著往事;師奶們正在選購價廉物美的小商品;還有,放學後在四里閒逛的中學生……人多卻不混亂。
後來,經朋友介紹,知道這裡的唐樓有一間專門售賣內地簡體書籍的書店。於是,當我毎次經過四里,都會去「打書釘」。
藍色的招牌,不卑不亢的從舊式唐樓的牆身伸延出來。如果不留心細看,可能真的不會注意到這會有一間樓上書店,可算為這比較市井的地方,添上一點點文化的氣息。
在這書店「打書釘」的人不多,甚至有些時候只有我這名客人。書店經常播著悠揚的古典音樂,我和老闆從沒說過一句話,毎一次都是這樣。我在看書找書,他做他的事情,沉默成為了習慣,就讓古典音符在書卷間舞動着。
然後,過了很多個仲夏,「新街市」不再新。我已經出來工作,不再經常踏足四里,只是偶而還會經過。路過時,如果時間許可,還是會順路去唐樓上的簡體字書店看看。店舖還是老樣子,沒甚麼變動,看書找書的時候,我跟老闆依舊沒有說過話。
書店外面「公園仔」還是一如以往坐了三三兩兩正在乘涼的老伯伯;賣海鮮的檔販像平時一樣高聲叫賣;放學後的中學生繼續嘻嘻哈哈。
夏天,一切還是老樣子。
不。
我又一次的走錯了路。
原來,外面的店舖已經很不相同了。「金輪法王」死了、「和暢」沒了……才驚覺,這裡的轉變很大,以致我認錯了路。四里還開了一間堅稱自己是「日貨」的廉價生活用品連鎖商店,格調跟原本可愛、地道的四里格格不入。
走在這裡,看看四周百態依舊,人流不絕。我卻再一次「迷失」了在人潮之中。
投稿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