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邨路

巴士顫顫晃晃地駛到西邨路入口,人們會在這裏下車,經西邨路進邨。陽光直照,路上小樹想是每兩米植一棵,枝身還幼,掛十數片零落的葉。人們眺望了藍白相間的高樓一眼,又垂下眼皮,手掌架在額前,熱得不禁感歎的人會說:「樹長大就好,到時候不用走得那麼辛苦。」第一次走在這路上的人大概都心存期盼,卻跟逛街或旅遊的期盼不一樣,他們不用知道這裏叫西邨路,沒在意有甚麼奇趣,不必用到此一遊的心情去紀念,只為正朝着的樓房的一個小窗口,它在等待自己。
西邨路的命名,是因為毗連的唯一建築群本打算叫作「長沙灣西邨」,卻後來易名為「富昌邨」。可能改名字的人想了想,叫長沙灣西邨會讓郵差不好辦,因它落腳的地帶叫南昌,南昌因南昌邨得名,南昌邨因南昌街得名,南昌街無疑是深水埗延伸勢力的長道,因此南昌地帶是屬於深水埗而不是長沙灣,儘管計算距離,這西邨偏離深水埗鬧巿,更接近長沙灣地鐵站、長沙灣麗閣邨、長沙灣商場…如是,命名長沙灣西邨,以後人們寫地址便是「九龍深水埗長沙灣西邨…」,那不太認知的人也許會疑惑,是不是寫錯了,又深水埗又長沙灣的,要前往的話,應該在深水埗地鐵站出閘,還是長沙灣地鐵站出閘?為了省卻麻煩,乾脆易名富昌邨,還似有吉祥寄寓,於是西邨路成了富昌邨的入邨之路。
富昌邨開始入伙時,西邨路的一邊圍着鐵網,裏面空置的泥地雜草叢生,行車道上久久才有的士進出,但車子碾過馬路的巨響卻源源不絕地隔着空地、從高架橋那邊傳過來。遠處車聲沒造成威嚇,人們對西邨路的車道視而不見,胡穿亂走。樹身年漸挺拔,有了成形的影子,商場落成,設有停車場,面向西邨路的一邊設了個閘口,而西邨路盡頭的迴旋處也設了閘口,車子不像過往那樣大都走深旺道,車子多了,綠色小巴來了,西邨路也響起紅綠燈的嘀嘀聲,有節奏地響着。
偶爾西邨路的候車處會有人在爭執,為了排隊等車的方向,有人從右邊排過去,有人從左邊排過來,小巴座位有限,阿婆與嬸嬸互罵對方不懂排隊,即使她們以近乎咆哮的聲量嚇退其他候車的人,順利上車,到了車上仍繼續罵戰。幸虧她們的執着吧,終於有人發現,地上不畫線,人們是不懂排隊的。西邨路的地上便畫了一條條候車線,寫明10M/10A小巴、75/75A小巴,附送箭咀。
然後樹幹長粗了,它的根也長成能粗暴地撞開紅磚,西鐵通車,最大的方便當然是交通,同時也帶來了另一種方便。從前的對答是這樣──「我住南昌。」「南昌?哪處來的?」;現在一般會變成這樣──「我住南昌。」「有西鐵,很方便吧!」關於住處的問題,無須作詞源字解了。當然,西邨路也連帶熱鬧起來,既然忙完通車的事,是時候討論它身旁那片空地的用途吧!剛好趕上區議會選舉時間,宣傳單張密佈兩旁,建新屋邨?街巿?圖書館?足球場?接到單張,在選項上畫一個剔,投個票,放回箱子裏,事情便會如願。事實上,天真的想法通常不會實現,最多邨民反對的建新屋邨宣布動工,他們的投票沒能成功守護窗前風景。
後來,被要求減車費的10M和10A小巴,以連年虧損為由不再經營。西邨路一旁的空地釘起高高的木板,進行它的秘密任務,直到新屋邨的小公園露出面貌,數根石柱頂着一個通天大圓環,草坪上未有綠草,還塵土飛揚的樣子。西邨路的樹在開花,白色、黃色,不算多卻也漂亮,兩座高樓建成了,名字掛在有蓋行人道的蓋邊,寫着「榮昌邨」。
因着榮昌邨、加上榮昌邨的停車場出入口就設在紅綠燈附近,西邨路便以西邨路的身份上了新聞,內容大概有兩點──其一,居民亂過馬路成習慣,被從榮昌邨突然駛出的車輛嚇倒,才發現那裏有個停車場出入口。其二,駛入西邨路的車輛喜歡在路中心玩突然轉彎,而非駛到迴旋處掉頭,隨着榮昌邨陸續入伙,西邨路的人流和車量大增,會越來越危險。亂過馬路的問題,大家認為是設計失當,停車場出入口在那個位置本來就非常危險。至於急轉彎的問題,則需要多添一條分隔車輛進出的白線,由一條變成兩條,這兩條霸氣的白線叫「雙白線」,據聞畫了線後,就像人們會懂得排隊那樣,車子也懂得駛入迴旋處掉頭。不過,看來還是霸氣不足,擾攘了些日子,雙白線上立起一根根柱子,這時已夏去冬來十四年。人們抬頭眺望,都看見天藍的牆身已泛綠,樹影打在臉上,沒曬得過份,果然,樹長大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