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裕民坊

相約裕民坊

律銘 文類:詩

作者簡介

律銘

基督徒,偶然寫詩。喜歡自己的工作,是和別人同行生命的一段路。另有筆名風緣。回味2001年,與林一葉和方綺組織港大詩社的日子。作品散見於/詩潮/詩網絡/秋螢/月台/Stadt 城市誌/明報/聲韻/阡陌/大頭菜、亦有幸收於《瞧,他們的21 grams在飛翔》,《書在人在-在緊緻的密縫中閱讀》。著有詩集《如今常存的》及《所望之事》。詩作《我們是苦難的好孩子》被國際文學雜誌 Asymptote翻譯成英文刊登。


裕民坊

沿街熟食檔口與塵灰沒有兩樣
多少年炸大腸仍然金黃酥香
仍沒有勇氣試嘗
怕會肚痾仍要忍住腳軟上班
矮小舊廈被清埋一邊
引發陽光充足猛烈
揚起飛塵閃閃浮沉
一條長街筆直
車道三線與四線交替其中
綠色小巴站頭有序排列
十幾路旅人來往各處穿插列隊
人有人排,車有車排
兩個新建巨型巴士站金光閃閃
彩芒顯示各條路線清晰
其中等待者從不會駐足
誰都不打算在這裡留宿
街尾僻了一排的士站長期凋零
哪位司機大佬會在這裡等客

街頭最長人龍排五十號小巴
早上中午黃昏排滿睇病和有病的人
兩者都懷著上班心情
快點有車早點到
爽快看完就鬆人
夏天日曬雨淋冬天寒風凜凜
等車是其中最容易忍耐的部分
相對於不能排解生活的負馱
這地的民順命如襁褓嬰兒
有粥食粥,有被就冚

相對於貧瘠這裡物種豐裕
多少橫巷支流供應長街精彩
玉器二手電話豆漿紫貝天葵無需叫賣
價格與位置民眾心中有數

相對於孤寂這裡民眾擁擠
旅人是某種心態調節
渴求離去不回來者會移民
這地的眾
日落之後就沿路歸來
歸回卻沒有練成歸屬感
盼望有天會去更美家鄉
拆遷後重建新廈卻沒法築起安全感
有得揀有自己道門先叫做家

哪怕簷篷從來都不整齊會滴水
有太陽的日子就算是嚴冬
灑幾線陽光
都會暖笠笠
關於盼望,豐裕如斯簡約

投稿連結

觀塘的其他文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