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海庭道

海庭道上的縮影

陳嘉浩 文類:散文

作者簡介

陳嘉浩

香港樹仁大學中文系二年級生。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若干年前,為解決香港人口擁擠問題,政府在西九龍填海,並隨之在填海區旺角西地段建成幾個屋苑。其中有價格相宜,基層人口居住的海富苑;有相對中產的居屋富榮花園;又有價格較為昂貴的奧海城二期上蓋物業,柏景灣及帝柏海灣。

這個地理上鄰近港鐵奧運站,街坊口中俗稱的「奧運區」,就是這樣一個可以容納不同社會階層,階層之間和諧共處的奇妙地方。而把這一切一切貫穿連繫的,正是一直一曲,兩條街道。

海泓道是此區域的主幹道,它是一個充滿熱血,滿懷幹勁的青年,直率而衝動;這條彷彿沒有時速限制的幹道,車水馬龍。多年來盛載了許多許多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返學返廠返工返寫字樓求學求知識求生求金錢…… 好比一個騎著單車向前衝,而忘了如何煞掣的小孩子。忽爾間,母親張開寬大慈愛的手臂,把它輕輕截停,又給他一個讚許的擁抱。

這就是海庭道,圍繞奧運區的一條副道。

這條首尾相接,迴轉不斷的循環道路,環抱了西九龍填海内旺角西地段的一眾屋苑。是它融和並交滙了不同階層的市民,使他們可以在普通的工作天後,或在寫意的假日天時,在這條車輛較稀少,蜿蜒的路上,步著悠閒的腳步,細看沿路的景色,放鬆工作時學習時繃緊的心情。街坊們偶爾會停下來,交流閒談。談風花雪月,談社會政治,談寵物育兒,談……他們嬉笑怒罵,應和批駁,聲音此起彼落,再加上大樹上的鳥啼,手中韁繩拉著的狗吠,以及一旁公園裡隱隱傳出的〈最炫民族風〉……竟是共同合奏了一首寫意和諧的社區協奏曲。不知怎地,這條舒閒的,綠樹繁蔭的道路,就是有這種令人敞開心扉的神奇效果,打破年齡之間,社會不同階層之間的一些無形隔膜。

有時候,我坐在海庭道旁岩巉透氣的長椅上,漫步於海庭道内的凹凸不平花階磚上,緩跑於海庭道側狹窄修長的櫻桃街公園裡,會看到一堆令我感同身受的人群。每逢早上及下午的上下課時段,我總會看見一大班青少年,步伐或急或緩地向著海庭道上,理工大學西九龍校園的方向前進。他們有成群結隊的,有單獨一人的,他們雖然神態不一,行徑各異,但卻有著同一特徵——在神情中,總會流露出一絲絲悵然若失,焦慮鬱躁。是什麼原因呢?是不甘於副學士的生活嗎?是消沉於就讀銜接學位的挫折嗎?是迷惘於對前路的不確定嗎?倘真如此,作為他們的同路人,我知道,我了解。但對於未來,我亦不知道,也不了解。

間或從西九龍校園的這一側遠眺海庭道的另一側,沉實的灰白階磚逐漸蛻變成裝點著閃粉的花磚,看!皇親貴族們正默不作聲地坐立在宮殿之上。奧海城三期,這座建築商號稱宮廷式設計的新樓宇,硬生生地為本已階級多元的社區,又新添了一個階層:貴族級。我對藝術認識不深,有時在這座「皇宮」對出的海富苑地下仰望,我會瞥見不知是歌德式希臘式維多利亞式或是自由式的石柱,支撐著這座華貴的建築;又有數座說不出名字的雕像,屹立於外牆之外;更別說那些大得誇張的拱門拱窗;露天食肆亦滲透出別具「異國風情」,能嗅出「金錢味」的食物香氣。高聳的帝峰皇殿及其跨下的奧海城三期商場,就似在嘲諷著我們這些窮困人家,一輩子也住不起這些土豪級的、「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住宅樓宇。

而在帝峰皇殿對面的海富苑又怎麼樣呢?外牆雖未至於斑駁,粉藍的油漆卻已被太陽曬得泛起魚肚白;沒有華貴的石雕像,露天廣場倒是坐了一座座「活雕像」;千篇一律的屋邨商場,從某間連鎖米線店內傳出「勿演、懶肉、畜牲」的下單聲音;若説帝峰皇殿是皇親國戚的寓所,難不成海富苑算是貧民的聚居地?作為一個平民,看到這些誇張的豪宅,我該作何感想?失落?自卑?

然而當我在網上看見帝峰皇殿一個單位的實用面積及建築呎價,我想我作為一個平民已然心足,亦當自滿。

老實說,海庭道上各適其適不同的建築物,怎樣也難談是可以融為一體: 想來也是,奧海城商場外那個優雅閒舒的露天茶座,昧著良心也難說可以與海庭道上一馬路之隔的海富苑燃燒冥鏹區「和諧地」連繫;但是,建築物是死的,人是生的。藉著海庭道這條蜿蜒曲折的「母親之路」,社區連繫了,不同的生活文化連繫了,街坊彼此學會了互相了解及體諒。或許,海庭道就是在香港擁擠的居住環境上,各個社區的縮影。是社會高低跌蕩的縮影;是社群人情冷暖的縮影;是你和我的縮影……


旺角的其他文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