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芳街

說起梅芳街,未曾到過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一條兩旁種滿香溢花樹的美麗街道,但事實上此街道花香欠奉,卻微微漂著一股鹹魚香氣。
梅芳街是一條連接德輔道西及皇后大道西的普通橫街,旁邊矮樓的白色外牆高處刻有半褪色的「梅芳街」黑色字體。早在50、60年代,梅芳街被稱為「鹹魚街」,兩旁開滿了由鐵皮、帳蓬與鐵枝搭建而成的鹹魚檔,檔口裡擺放各式各樣的鹹魚,吸引不少市民特意前來選購鹹魚。
舊時捕漁業興旺,鹹魚商從西營盤海邊的漁夫購入魚穫後,便會在大街與唐樓天台醃製和晾曬鹹魚,整條街都充斥著鹹魚的霉香味。可惜時過境遷,部分鹹魚檔後繼無人,加上經濟環境轉變,市民對鹹魚的需求驟減,梅芳街的鹹魚檔逐漸消失,有些店主為了迎合市民轉變的口味,將店檔轉型為海味店,店檔遷移至德輔道西近電車路一方,因而其中一段德輔道西現時又被稱為「海味街」。現在梅芳街只有零星的鹹魚檔,店主將檔口改建為一間小小的綠色鐵皮屋,將鹹魚掛在木棍上,或者整箱放在屋前,可是街道已再嗅不到濃郁的霉香味。
梅芳街的左方曾建有一個小公園,後來因西區興建港鐵港島綫西延線,公園被拆卸,改建為臨時辦公室。其後地鐵工程結束,原址再重新建造一個公園,設有兒童遊樂設施,住在附近的老人常常前來乘涼,週日則有很多外傭在公園內聚會。梅芳街的右方很久以前設有一個熟食市場,後來熟食市場拆卸了,遺留一幅被鐵絲網圍著的空地。
流浪貓的身影不時掠過梅芳街,牠們閒時便在空地內休息、睡覺。有些街坊在鐵絲網外放了空飯盒,把一些貓糧倒進盒內,貓咪便會主動上前進餐。這些貓咪相當黏人,有一次一對年輕男女正與貓咪逗玩,他們離開的時候,貓咪跟在他們身後,用爪子輕抓女子長裙的裙擺,女子蹲下來輕摸貓咪的頭顱,貓咪也就肆意地在女子的腳旁撒嬌。
梅芳街近皇后大道西設有一個小小的休憩處,內裡置有數張長椅,一棵三、四層樓高的榕樹在角落生長,長長的氣根幾乎垂在長椅上。這個公園乘涼者少,貓咪也就不客氣地「霸佔」公園,牠們安然地睡在地上,或者跳上石壆,在草叢中亂跑追逐。但早前我路過此休憩處,發現圍欄被帆布蓋上,門口被膠板封上,旁邊的外牆貼有一張告示,說要把公園改建成臨時公共洗手間,告示旁邊貼有反對改建的標語與海報。梅芳街隔鄰的桂香街早已建有一個公廁,那麼,這個臨時公共洗手間到底是給誰使用呢?
梅芳街的空地也已被圍封。一排排的圍欄圍著空地,工人忙於設置綠色的鐵架,空地內擺放大量的建築材料,那些建築機器發出古怪震耳的聲響。此地將要堆砌出甚麼,實在無所得知。失去了休息的地方,貓咪唯有在路旁來回踱步,對每個路過的人都露出戒備的眼神,特別是那些戴頭盔的人。任意地圍封一個地方,然後隨便將之改建,其實並非一種創造,而是一種驅逐,消滅了街道的原貌,忽視了居者的真實需要。貓咪喪失了生活的空間,不管最終牠們選擇留守,或是離開,對牠們來說都是一種驚慌的歷險。我相信,貓咪一定有不滿的說話,但牠們只會對牠們喜歡的人說悄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