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園・春田街

春田街2039擴增實境AR導賞

陳楚思 文類:小說

作者簡介

陳楚思

感謝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為心思靈感鬆綁。「社區文化關注」執委及前任幹事,扎根於「土家」故事館,學習愛街坊如己,亦修亦行。作品散見於《時代論壇》週報、《行出一小步——從我到我們的社區實驗》、Medium及網誌:http://chorsee.wordpress.com 等。


 

出門前,她按了按衣領上的標籤,連身裙就由民族風格的色彩繽紛,變為黑白間條,為了這天,她已準備許久,要穿得專業一些。

終於來到了,她已很久沒來過。左邊靠近馬頭圍道的兩幢是煥然懿居,右邊一幢是幾年前落成的瑃.殿,兩邊中間除了有購物步行通道,還有架空天橋貫穿兩邊的開放式商場。通道地磚會感應行人數量變換光度和顏色,入口有幾盆小樹,瘦瘦弱弱的,四周還有些藤蔓纏繞著商店外牆,智慧型盆栽會感應人流而在繁忙時間自行移動到通道側邊,晚上就移動回來把守著入口。早上十時,來買名牌手袋和珠寶的遊人還未到,四周還算空曠,她輕易認得出十個拿著手機正在用擴增實境AR功能的參加者。她對著衣領的免提咪高峰輕聲地說:「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導賞員。」他們的隱形耳機,與她的咪高峰是用雲端在線上連結的。

「煥然懿居和瑃.殿之間的這條購物步行通道,是一條消失了的街道——春田街。你們有誰聽過父母輩那時著名的香港本土卡通——麥兜麥嘜的故事?他們就讀的是春田花花幼稚園。根據記載,該幼稚園的原型是在大角咀,不過,今天要講的春田街故事,也許都有著麥兜的軌跡,都是在草根生活之中,努力掙扎,懵懂著努力⋯⋯」參加者一臉木然的,但表情符號飄浮到了她的智能手錶的屏幕,有三個戚著眉的圓形黃臉,一個瞇眼無奈表情,手錶以短促節奏震動了三次,是未能達到參加者要求的警號。

「左邊,在三十年前,2009年,曾發生慘案。」她輕輕用右眼眨眼,在煥然懿居前面,投影出一排八層高的唐樓,她輕輕用食指在空氣向右撥,一下轟隆響聲,盡頭的唐樓緩緩的倒塌,瓦礫碎屑化成灰塵飄來空中,4D的痛感襲向了參加者,他們眉頭一皺。她在耳機聽到有個參加者說:「還不及救災英雄4D電影特技的一半呢。」投影褪去。她呼一口氣,說:「在大概三十年前,發生香港嚴重的塌樓事件,造成四死二傷。這排唐樓,即是香港在殖民時期時興建的一些居所形式,下舖上居,沒有樓梯的,只有八層高。興建的年代,香港曾經制水,即是因水資源不足,而有限制供水,令到有好些建築都是用鹹水摻入石屎去興建,影響建築的結構。」

「塌樓之後,人心惶惶,市區重建局就開始為這個項目推行重建計劃,在2014年正式拆卸。而春田街右邊的這排唐樓的重建計劃,是在2015年才啟動的。這兒是知味燒臘茶餐廳,由五十多年前開到2019年4月24日。」她再眨右眼,珠寶店的閘前,茶餐廳的立體模型出現,參加者仰頭看那鑲在紅色木板的銅色鏡面招牌,都很不習慣這種沒有閃燈又死定不動的沉悶。後方的珠寶店的招牌,是按觀看者的cookies,決定廣告顯示哪一位明星戴著金飾,明星的飛吻之中,店名會飄到眼前,黏附著一陣香水氣味。

「二十年前,這兒到後排的海㒯地盤的入口,一帶都是工業大廈,聚集各行各業的打工仔,就是知味的主要客源。所以知味清晨六時半就開始賣早餐,下午三時賣完下午茶就關門了。奶茶和滾水蛋都是最經典的茶餐廳飲品,那時還是超級便宜的,一杯才十元,現在都買不到半個麫包了。讓大家可以嚐嚐。」她拿出了一袋預備好的淺啡色水球,一袋透明中帶絲絲奶白金黃的水球,遞給參加者。海藻成份的薄膜,輕咬就破,可吞嚥,也可被生物分解,裡面的味道則是她多天以分子料理技術調較的。

在他們喝下時,手錶再次震動,一長一短,意味著她終於得到好評了。屏幕上顯示了標示她的四則帖文,有幅加了閃動的幻彩濾鏡,有幅是嘟著嘴唇親吻水球的照片,帖文是:「懷舊茶餐廳滾水蛋和奶茶,舊香港真可愛!」「囍茶何時會推出滾水蛋口味呢?」「誰要跟我喝奶茶喝醉?」「#hkig #hkfoodie #foodie #ilovefood #drinks #lifeisallaboutfood #yolo #kiss」有個參加者打了個嗝,呼出了他吃的早餐氣味,裡頭隱藏著條碼,各人屏幕馬上顯示培丽特3D打印技術廣告,原來他吃了3D打印漢堡包,是近期熱門的閃金色蚯蚓仿製漢堡呢。

「好喝嗎?但其實,知味更重要的是,人情味。聽起來是很老套的用詞吧?別弄錯了潮語『谊亲』,不是交換谊亲評分,而是人與人之間相處一點一滴建立的默契和關照,就如老闆娘郭太見到熟客,馬上已經記得他每天都點的早餐配搭。原本互不相識的食客,不是因為在微信的交流,卻因為搭枱,成為了好友。老闆娘又常常留起飯盒,免費派給拾荒的街坊,甚至會特意買狗糧送給路過的小狗呢。」參加者心不在焉,一直在看電子手錶。

「這條街還有兩間回收舖。」回收舖的店面投影出來,街上一輛輛手推車零落,堆疊著紙皮,大貨車霸佔著眼前狹小的購物通道。她兩指拉動,讓投影聚焦於回收舖裡。一陣氣味傳來。「在香港將所有紙皮、金屬運到深圳統一做廢物回收處理之前,曾經每區都有回收舖。很多老人家就是靠拾荒維生,將紙皮一車車推過來,換幾個硬幣,勉強掙一口飯吃。回收舖又可以讓香港的堆填區減少負擔,是香港環保的先驅。」一隻老鼠飛快地在店舖的天花板竄過,參加者嚇得往後退了一步。其實她曾想過是否要用軟件P走老鼠的,但這樣真實一點吧。手錶的警號愈來愈緊湊。

「這些都只是重建範圍部份被犧牲的店舖,其他數之不盡。重建和發展,是為了改善人的生活,而不只是提升那該死的樓價。店舖曾經以價廉物美的食物和服務,讓店主掙口飯吃,讓街坊找到所需。二十年前,社區文化關注和一班跨專業的朋友,曾經提倡這裡可以以分期發展,讓居民和店舖可原區安置;建混合房屋,賺錢但不賺盡;在這幢唔知乜春豪宅的地底,建成有教育用途的社區回收資源中心,既改善衛生,又可保留回收舖在社區的角色。這裡到鴻福街街總十分鐘步行距離,已有七個重建項目,覆蓋範圍甚廣,分期發展的空間多的是!」

她知道這樣連珠炮發,參加者很難吸收理解,但她按捺不住了。

「春田街已被消失了——市區重建局一直享有免補地價的權利,在城規會交份文件解釋什麼交通需要,就多要一條街道起樓,多建一百五十個單位,但整塊地只是付了象徵式一千元!他們有如此大的特權,又負了什麼責任?」

她的隱形耳機不停的咇咇、咇咇、咇咇響。她知道時間不多了。

「其實發展為什麼要是這樣?我們將有生命的,讓人有生存空間的,讓生活有更多選擇的,一一剷除、殲滅、剝奪,然後,我們換來了什麼?就是這些幾萬元一呎的豪宅?有誰真的快樂了?」

左右兩排投影了立體春田街的唐樓,然後改變為利東街飄滿黃幡的唐樓,黃幡在風中晃動,晃著晃著化為晃動的稻米,改為一片綠油油的農田,然後一群白海豚撲向參加者,4D技術濺起大嶼山的海水。

她很期待下一個投影畫面,那是彩色的雨傘群,是一段激昂的旋律,是激勵(卻非煽惑)參加者去抱著希望爭取公義的訊息。

突然間,她的咪高峰失靈了。雨傘沒有出現,投影的畫面轉為了簡單的字句:

「謝謝參加是次『以人為本的發展.共創新的明天』公眾導賞團,

現時有技術故障,請稍等。

此致  市區重建局」

參加者呆了半晌。

為了這天,她先努力地讚好了各個政府部門、公營機構的網站釋疑,也與很多公職人員交換谊亲評分,讓自己的谊亲評分由5.2升到了7.1,才去市建局的「保育社區文化計劃」應徵做這個導賞員。

她已準備好了一整套導賞路線的材料,事先將AR模型、道具和講稿交給市建局審核,到了現場再移形換影成了這套帶抗爭訊息的導賞。

自從市建局加緊保安巡守,不再容許團體走進落成的住宅項目帶導賞,她就沒再來過春田街了,直至今天,但春田街還未走完,她預備好的導賞材料,都說不到一半。

屏幕顯示:「你的谊亲評分跌到3,你將很快被保安帶離5分以上人士區域」。保安員大叔走過來,都不消觸碰她,跟她保持著一米的友善距離,帶著她離開。反正手錶已緊緊箍著她的手,不斷震動、震動、震動,愈箍愈緊,但都不及她的心臟撞牆的猛烈。

參加者不知怎的,對她的離開視而不見,又若無其事地向著前方走。

她一邊隨著保安員走出「春田街」,一邊想著,起碼她將部份的真相帶來了,起碼都可以讓參加者稍微了解到重建的事,全靠她事前佯裝得夠好吧!

她回頭望望還在春田街緩緩步進的參加者,他們正津津有味地四周張望。她彷彿被猛搥撞擊,突然明白了——參加者在AR看到的,一直跟她的不同。她說的所有敏感詞,在進入咪高峰,發射上雲端,再下載到參加者耳機的那零點五秒之間,已被自動蔽聲,轉換成「以人為本」、「改善環境」、「優化的生活」、「重建社區網絡」。原來市建局只需要一個虛擬的導賞員去走動,播放了自己預早安排的各種影像和聲音⋯⋯樓上住戶的智能家居顯示屏,有實時閉路電視影像,但當然也是看不到保安請她離場的畫面,以證明保安系統的嚴密。

走到春田街尾,保安員大叔對她微笑揮手告別,從他眨眼的頻率和嘴角的弧度,她才發現他是最新研發的人工智能。不是因為臉部肌肉操作不自然,正是他笑得太快樂了,太真摯了,在香港生活著的真人身上,久未見過這種笑容。她猛地感受到一陣冷風,從頭到腳包裹著自己,卻分不清是自己的恐懼,還是4D科技的虛擬效果。

才不是啦,以上故事,始終是虛構。無人能阻我回到春田街帶導賞。知味茶餐廳的AR模型就真的嘗試研發中,你可以二十年後來見證,或是趁春田街未消失,趕緊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