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磡・德安街

德安街

楊小賢 文類:散文

作者簡介

楊小賢

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士、哲學碩士,主修英文。現為明愛專上學院人文及語言學院助理講師及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與中亞語言與文化學系候任博士候選人。英譯有王良和《樹根頌之三》在《茶 : 亞洲文學期刊》上發表。


德安街

 

德安街是黃埔的攝政街。去過黃埔逛過的人,大多都會經過這裡。近年的黃埔,和我們記得的,差別很大。但還是熟悉的老樣子。

我所記得的黃埔,是九七至零二年的黃埔。那時候,第十一期商場的溜冰場已不在了。但德安街還是很熱鬧的。它不是普通的街,而是一條購物大街。從一開始,你在紅磡道往內轉,就是幽靜的郵局。郵局外有些矮樹,而黃埔的街道,無論怎樣繁華,你總會看到一、兩棵樹。所以「黃埔花園」真不是白叫的,你看黃埔新邨-德民街、民泰街那邊有否這樣一條兩旁都是矮樹的大街?

老式的人都喜歡去永安百貨買大衣和皮鞋。他們可以驕傲地叫出我們從未聽過的牌子。德安街以前是傳統、美麗的商店街,沒有加洲健身公司在街頭,但有永安百貨。小女孩的媽媽可在永安內的MASTINA裡給她買一件大褸。那件大褸總會有點太大,因為女孩子在發育時期長得快。再往裡走,女孩看見吸引但陌生的化妝專櫃。她知道媽媽用的是CHRISTIAN DIOR的POISON,那個雲石紋、墨綠、印有金邊的盒子。再往裡走,她看見ELLE的行李箱和KIPING的角落,那個年頭表姊們都流行用個皺皮的、絹面的袋,上面有顆大星星而拉鍊上又扣著毛茸茸的小猩猩。她年紀少,她沒有那樣袋。但她也不喜歡HELLO KITTY。想起來,現在是不是都流行LONG CHAMP了?

經過永安百貨,你來到聚寶坊。如果你不沿著扶手電梯到地庫,右手邊的角落有間文具店。那是傳統那種擠擠的,貨架很高的,貨品款式好像都不一樣的店。現在想起來那是不是像文具夜冷店?可是我們喜歡這樣的店,它的文具好像都比較特別,又沒有大眾的那樣貴。在文具店入口的右方,是一條通往德安街後花園的捷徑。不是一個秘密,只是一條通往第十一期(紫荊苑)的入口。那個環境充滿了矮樹,比大街安靜多了。走了幾分鐘,拐個彎,你看見舊式的藥材鋪。那還是莊嚴、安靜、傳統的藥材鋪。他們只有幾個穿著白恤衫、西褲的老伯和阿叔、像哈利波特在斜角巷中才買到的鹿茸、龜板、海星在大玻璃瓶中像博物館的展品、和一大片白色的背景。那時藥材的名字和價錢是用黑色箱頭筆寫在瑩光橙色的卡紙上的,好像我們小時候下午在酒樓看見年邁的經理在長長的紙上由右至左,由上至下寫毛筆字那樣。這樣的藥材店,不是專賣奶粉的、板藍根沖劑的、渲鬧的,在招牌上安裝閃燈的。它的專業和尊嚴靜靜地在那個「RX」標誌上宣示。

但如果你當初沿著聚寶坊的扶手電梯向下走,不得了。有快圖美曬相店、有樂器店、有唱片店、有大得可以迷路的大眾書局,還有美國冒險樂園和肯德基。這些各有特色的店,足夠任何中小學生消磨一個個晚上,和朋友在冒險樂園裡的多層高吹氣迷宮裡追逐和尖叫,比上補習課興趣班有益多了。

德安街的右邊,除了那些深沉幽雅、鑲鏡邊的二期(錦桃苑)入口外,就是時尚坊——聚寶坊的分身(double)。你看,這樣有趣:聚寶坊對映時尚坊,紫荊苑對映錦桃苑。這樣一來,這條黃埔的攝政街又多了巴黎盧森堡公園規劃的對稱美。可這是香港,不是巴黎,所以我們講對仗。不同於聚寶坊,時尚坊不用搭乘扶手電梯進入。它的入口是幾扇玻璃門,你可以看到入面總是人來人往,但絕不擠。孩子們會在雪白的地板上追逐,因為他們在時尚坊內找不到令他們停留駐足的店鋪。BESSI?屈臣氏?美心大酒樓?在就近大船出口那邊的大型雜誌社?

我們就這樣,經過在德安街「H」形天橋的「WHAMPOA」,和在它兩旁的星星、太陽,或是月亮。我們今天來到德安街的終點,已經沒機會再在八偕伴或是吉之島裡遊走。那間近第五期(青樺苑)的日本書店不知還在不在?

當年黃埔還有廣告歌,是鄭伊健唱,黃偉文填詞的《發現》。以前的歌那種副歌,難以忘記:「讓你的 離奇新鮮 留待我 隨時發現 曾在舉指間 呼吸裡 思想中 轉眼掠過 微妙碎片……」

 

投稿連結

紅磡的其他文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