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灣・長沙灣道

小寶寶

黃堅儀 文類:小說

作者簡介

黃堅儀

「堅儀走進地鐵,在車廂裡坐下來時,外面的天已經黑了。她將臉轉向玻璃窗,看著外面這個虛浮的城市,那些充滿了預兆的燈火全都在眨著眼。她的思緒一會兒就深入到了地底下,那些縱橫交錯的地下水是多麽的活躍啊,如果不是意外地冒出地面,誰又會注意到呢?她小的時候常幻想自己擁有一口井,所以總到屋後的山裡找來找去,希望找到一個泉眼。」-殘雪,《雙重的生活》


 

叮—噹—叮—噹—叮—噹—叮—噹— 學校的下課鈴聲,早已由轟得人神經緊張的連續敲鈴聲,換成溫柔夢幻的電鈴聲,陳老師亦已經由學生變成了老師。

「Good——bye——Miss——Chan——」「Goodbye class。」

回到教員室,趁著有兩節空堂,陳老師捧著數十本簿,拿了保溫杯,到教員室的老師共用空間改簿。

身旁教中文的李老師給她遞上一顆椰子糖。她手裡拿著剛收回來的一疊罰抄,事源她規定孩子下課後如果不講普通話而被她發現,通通都要罰抄。

「你小時候有沒有看過一個兒童節目,叫『小寶貝』還是『小寶寶』甚麼的?」陳老師剝開青綠色糖紙,把椰子糖投入口中,忽然問道。

「嗯⋯⋯沒有。我們那個年代不是都看《閃電傳真機》嗎?」

「怎麼沒有人看過⋯⋯

「咦?孟德拉效應?」

「可是我真的清楚記得我有看過啊!其中一集的片尾,還映著一個小女孩,打開一個黑色的音樂盒,凝視著鏡前的芭蕾舞者人偶轉圈跳舞。那時候我特別想要那個音樂盒。」

她還記得,那是媽媽陪她一起裹在被窩裡看的。

就在那棟外牆掛了個巨大砍肉刀型招牌的唐樓裡,她父母新婚後租下的第一個小單位,一房一廳一廁一廚。她第一次,也好像是唯一一次,把母親氣到哭,就在這房子。直到4歲那年舉家搬到海港另一邊的海旁,一個白色調子的大型私人屋苑,典型80年代小康家庭向上流動的模式。

幼稚園低班時,父母睡在房裡,她就獨自睡在客廳的沙發床,朝行晚拆。雖然母親會在臨睡前陪她看兒童節目,直至她睡著才回房,但深夜每被低飛的飛機隆隆巨響吵醒,她總會驚恐地盯著窗,覺得會有身穿清朝官服的中國殭屍從曬衣架和鋁製窗框之間跳進屋內,吸她的血。

長大後她才知道,她家樓下那條人來人往的大街,叫做長沙灣道。兒時街上的人雖多,記憶中卻不像現在擁擠,讓人喘不過氣。至於那個刀型招牌,去年亦被指是違例僭建物,而被迫拆除掉。

「可是,哪有兒童節目在晚上播的?」

「我也不記得太清楚,也許是錄影吧。」

二人繼續一邊吮著糖果,一邊低頭改簿。

「唔,妳這糖會不會是冒牌貨?味道好像和小時候吃的不同。」

「怎麼會?我從小到大都在我家樓下這家辦館買零食,十年如一日,味道沒變過啊。不過它好像也快結業了,領匯殺到來了。唉。」

放學時,陳老師在學校門口目送小孩子離開,她是今天的當值老師。

「芷蘭!」孩子們差不多都散去的時候,一個牽著兩個孩子的微胖少婦朝陳老師走去。兩個女孩一個在本校唸三年級,一個只有約三、四歲,身穿附近一家幼稚園的校服。

「Miss Chan!」三年級的女孩高聲喊道。

「蔡嘉賢。媽媽和妹妹來接妳放學嗎?」陳老師微笑道。又轉向那婦人。

「芷蘭,認得我嗎?」婦人道。

「妳⋯⋯琪琪?」陳老師太記得婦人的那雙明亮的眼睛了。

「是啊!妳在這家學校教書嗎?」

「Miss Chan教我英文。」慧黠的女孩搶答,閃爍著和母親一樣明亮的眸子。

「那我就放心了。」婦人燦笑,又向女兒,「妳要乖,要聽Miss Chan話啊。」

淺談了幾句,四人就揮手話別。陳老師轉身回校,眼裡掠過一抹灰藍。

琪琪和芷蘭相識於微時,嚴格來說,二人是親戚。她們的父親是表兄弟,芷蘭一家住在長沙灣道,琪琪一家住在大南街。琪琪的父親,即芷蘭的表伯父,在北河街開檔售賣電子零件。那時每年過農曆年,芷蘭一家都會去琪琪家拜年。

小時候,芷蘭覺得琪琪極為漂亮,明月般的臉蛋,彈珠子般的大眼睛,高高鼻子直直長髮,根本就是個手工精緻的洋娃娃,教芷蘭豔羨不已。那時候幼稚的她常常有意無意地想像,琪琪長大以後一定會是個了不起的人。

突然之間,芷蘭覺得原來琪琪並非她心目中那麼驚豔,那麼特別。當她察覺到自己的這種想法,便感到很羞愧,覺得很不應該,臉刷地一紅。明明當家庭主婦也相當了不起呀。她這樣跟自己說,可是卻掩蓋不住內心的淡淡失落感。

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後,呆坐在沙發的芷蘭忽發奇想,認真地在網上搜尋那個她回憶中的兒童節目。

果然,那是真實存在過的,只是並非由主要的電視台製作,而是由香港電台製作,而且集數不多,是1985年的節目,叫作《小寶寶》。多年來心裡的疑團終於解開,她甚至還找到一個連結,可以重溫此節目。然而她心裡不知怎地卻沒有興𡚒的感覺,就像吮著變了味道的椰子糖,閤上電腦便懨懨地提早去睡。


長沙灣的其他文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