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埗」尋寶——深水埗鴨寮街
以前的景象,我還依稀記得。
一次偶然經過深水埗,心想到鴨寮街逛逛。這裡既是熟悉,又是陌生。我小的時候,父親很常帶我來到這裡,他說攤販擺放出來的「寶藏」,總是發掘不完。我至今仍不是很了解,究竟他說的「寶藏」是甚麼呢?
街道上,店鋪很多,貨品種類應有盡有。電子器材、電話卡、手提電話等皆集中於此。據知近年這裡已經成為旅遊網站推薦遊覽的地點,並稱為「桂林夜市」,故不難見到外國人的面孔。週末更開放人行專用區,方便大眾於馬路中心穿梭,難怪星期日的鴨寮街人頭湧湧,遊人如鯽。
走到近西九龍中心的街頭,兩側攤檔擺放貨品的方式,與街中間,街尾的大相逕庭。生銹的板手、褪色的光碟包裝、只有一隻的籃球鞋,不同種類的貨品堆放於一起,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亦不禁使我內心問到:「這樣的凌亂,當中真有它的序嗎?」
不管怎樣,攤檔前總能聚集到一群人,大多是男人。我蹲下來,漫不經心地翻尋著這堆貨品,有的是全新、有的是二手、有的真不知道擁有過多少個「主人」。事實上,我並不知道想買些甚麼,卻一直存在著希望,能夠找到我喜歡的東西。蹲在我旁邊的其他人,也是這樣的心態嗎?我不確定。
「老闆娘,這可以試嗎?」
我的身旁突然傳來了這把聲音。他是一名應有四、五十歲的男人,提著一把頗為新淨的黃色電鑽問道。
老闆娘決絕地回應:「不能試!」
綠色鐵製店門上,甚至貼上了一張印有「好壞不包」的告示,彷彿於此「尋寶」就是一場具有賭博成份的買賣。你期望以低的價錢購買到還不俗、原本是昂貴的貨品;賣的卻不保證能滿足到你的期望。
只見他仔細地檢查細節位置,嘗試著按動沒有插上電源的電鑽,重複兩次、三次。試問誰會想買到一件不能使用的工具?面對便宜的,總想搏一搏吧,要是能夠正常使用,就非常划算。
面對矛盾,他亦作出了選擇,從後褲袋取出錢包,掏了兩張一百元遞向老闆娘,並問道:「再便宜點可以嗎?」老闆娘搖搖頭,便把錢接過去,遞回了一白色大膠袋,好讓他裝好電鑽。
這單生意就這樣成了,我亦站起來轉身離去。
我走過對面,留意到有人正在售賣手錶。我猜他應是無牌小販,一張墨綠色防水墊,一把椅子便成了一地攤。手錶的款式有點「老土」,深啡色皮帶襯托金色錶面,是以往最流行的代表。
「這隻是我最喜歡手錶!」
年邁的「攤主」,一頭白髮、穿著樸素,道出了這一句說話,讓我感到驚奇。我大膽假設地問他:「這隻手錶是你自己的嗎?」沒想到他點頭示意。
「我年輕時的第一份工作出了工資,就去買這隻手錶,該有四、五十年了吧,很少戴,仍很新淨。」
他接著說道。我真沒想到這隻手錶是他個人收藏,其實極具意義。我不知道是他堅持保養換電,抑或是昔日產物的耐用,時鐘至今仍然在轉。
我問他:「捨得嗎?」
「沒有說捨得不捨得,時間過了、我也老了,賣掉亦不會難過。」
他說的不會難過,我打從心底裡是不相信的,但我沒有再多問。儘管款式老舊,但它見證著一個又一個的時代變遷,經歷了香港數十年的發展,仍保持如此新淨,確是值得收藏。
「是五百元嗎?」我問道。
「是的。」他說。
我從銀包中掏出了五百元,在他手上接過了手錶,放進了口袋。
「時間過了,我也老了。」遇到這隻手錶前,我不感覺得時間是如此的飛快,轉眼即逝。昔日父親與我走在同一條街道上,我並不會有如此深刻的體會,因為蹲在攤檔前找尋「寶藏」的只會是他,我只是站在他身後,苦悶地等待,期待著甚麼時候才能夠回家玩電腦。
時移世易,父親老了、我也大了。時間讓我變得會蹲在鴨寮街的攤檔前尋寶,就像他以前一樣。面對著一堆亂中不見序的貨品,彷如人生中的迷惘,有時候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甚麼,便伸手去尋、去翻,也許就會明瞭。困惑的時候就看看別人的選擇,去參考、去學習,就會理解當中的可貴。
父親說的「寶藏」,於今次的偶然經過而有更深的了解。寶藏不一定是實實在在的事物,有時候就是透過一些事、一些物、一些人去讓我們成長,得到一些未感受過的體會,從而去珍惜一切所擁有美好的事物。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好壞不包」的旅程,感激路途上所有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