鰂魚涌・太古城

太古

律銘 文類:新詩

作者簡介

律銘

基督徒,偶然寫詩。喜歡自己的工作,是和別人同行生命的一段路。另有筆名風緣。回味2001年,與林一葉和方綺組織港大詩社的日子。作品散見於/詩潮/詩網絡/秋螢/月台/Stadt 城市誌/明報/聲韻/阡陌/大頭菜、亦有幸收於《瞧,他們的21 grams在飛翔》,《書在人在-在緊緻的密縫中閱讀》。著有詩集《如今常存的》及《所望之事》。詩作《我們是苦難的好孩子》被國際文學雜誌 Asymptote翻譯成英文刊登。


時間是水,流走時像液體,難以
挽回,記得老爸講過:這裡以前是石山,炸開了
沙石用來填遙遠海,電車路拉直
本來繞著船塢,就建了一座城
看來人頭湧湧,新潮時尚卻叫作太古
山上盤龍而居為之怡,腳踏一個島
島裡有一個鐘,掌舵是白面小丑
幾十年坐在那裡,小丑也累,也難維修
索性易手,對面舊舖也是
「不如油下油,裝多兩棧燈,就可以加租」
文具舖不要,書店不要,通通換做藥房
化妝品鋪順便賣尿片奶粉才捱得過年關

東行有太安,西行有海山,都是一字排開
被西洋導演拍攝,順路感受何謂猛虎不及
地頭蟲如水,難以捕捉,出沒有時
離開有時,還有遠路來拍攝來跳躍的人
對於旅客是驚為天人,對於居民是誤殺白仁
半夜被閃光燈吵醒,居民從未入睡
出了身就去堆填區買新樓,身子屈曲多年才能
伸直才能理壯,何需回頭,時間有時如冰
玻璃了回憶,怪獸大廈多年總如此,走不動的
總如此,遷入舊時文具舖,門口有得抽閃卡
(有孩童聚集的才叫一個區,囂嚷才像童年)
麵包舖依舊,兩蚊一個豬仔包,四點半就買三送一

有時候,時間如空氣,電車依舊在軌道行走
熱得連菲傭姐姐也不想坐,唯有裝冷氣
叮叮聲太刺耳被蒸發,如果可以留得住
伸直腰骨就很難再蜷曲,如拉直的路軌
誰還願意停留,時間只能愈行愈快
閃過的鎂光就沒法收回,賣出的舖只能升值
畢竟油站是要遠離民居,被變作車行展現
「油站有落」已成絕響,如那紅色小巴
攪牌裡的松板屋,困在卷軸旋轉不見天日
不止是日資百貨消失,還有七日有壞包換的品質
太古不再是船塢,曾經風光的港口
「最怕是你們習慣」
習慣了失去和改變,習慣了陌生人
變亂了口音就無法建造最高的塔

消失的水,消失的時間,消失的街道
不怕玻璃了時間,最怕玻璃了驚嘆


鰂魚涌的其他文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