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風情

今天晚上,我和一位朋友在鴨脷洲大街四處遊逛。
我們没有特地計劃好行程,在不遠處有兩樑擎天,穿插過綠葉的縫隙。那兩根紅樑柱和我想的一樣,是廟的特色。一間廟宇座落眼前,先是一頂供人插香的爐鼎映入眼眸,鼎身印有燙金字體「順雨調風」。這四隻金字是承壟古代傳統從左往右,有別於今。風調雨順,是庇佑的意思。繞過插香鼎,便是那兩根高聳入雲的紅漆樑柱,柱身畫有中國龍,龍是中國人的吉祥物。可我繞了柱身數圈,都看不見龍首的蹤影。我估計,龍這種象徵皇帝尊貴身份的靈獸,其首必定位於柱頂,猶如飛龍在天,用那雙炯炯有神的瞳孔監視和守護子民。龍樑間的後方,是一道畫有門神的廟門,廟門緊閉,這對門神面面相覷。在門神的右方,是三個蔭護龍瑞的龍首。最讓我好奇的是廟門旁的對聯,天色昏暗,即使對聯上方懸掛着兩個發出微黄淡白光的傳統紙燈籠,還是看不清對聯的內容。但看得最清楚的莫過於兩組紅漆字:一組是廟門的橫批,「廟古聖洪」,洪聖古廟是這間廟宇的名字;另一組漆字是「合和地產」,與洪聖古廟格格不入的四個字。
走出廟外,都是現代化的石屎建築。鴨脷洲大街,沿道有許多食肆,想必「同行如敵手」,生意競爭激烈,其中更有商家花錢造了一個非常顯眼的霓虹招牌嘩眾取寵,吸攬顧客光顧。但我對「祥棧」較有興趣。「祥棧」內没有飯菜的香味,也没有杯盤狼藉的聲音,也沒有那股刺鼻的銅臭味。取而代之,是一對老夫老妻默不作聲,在用默契溝通,兩人忙碌地由碎布雜線堆積而成的一座座小山丘來回折返,手裏的針線活兒卻沒停過。一圈圈完整的布被束捲擺放在鐵門旁。果然,食肆的霓虹招牌都沒有這間縫紉小屋的腳踏縫紉機和門前那卷紅白藍間條的布簾好看。不過,這間獨特但不起眼的縫紉小屋快要被馬路對面的基置地產,一間光管白得發亮的玻璃屋的光芒遮蓋過去。
再前行看到了一間地產公司,世紀廿一嘉聯地產,我就想一睹這間地產公司的「鄰居」是何方神聖,是一間甜品店,「寶堡甜品」。我和朋友決定以寶堡甜品為今晚的鴨脷洲大街遊劃上完美的句號。寶堡甜品的裝潢非常簡樸,店裏除了店長和我們外,就没有其他客人。點好兩客甜品後,店主就回到他的主場,廚房,忙活兒了。現在,整個寶堡甜品就像是我的窩。輕鬆的氣氛,令我更享受冰涼的甜品,那叫一個爽快!甜品快要見底兒時,一群中年婦女走進來了,熱鬧打破原本安静的氛圍。結脹時,店長親切又幽默的語調令我覺得很舒適。雖然在寒冷的冬天吃着冰凍的甜品,但內心竟有一股暖流,暖得我手心冒汗。
這晚的鴨脷洲大街遊已到了尾聲。沿途歸家,馬路旁停泊着一輛輛私家車。我望着它們發愣,目光散漫,心裏有一把聲音一直重覆着不明的雜聲。不知道是甚麼緣由,車子的數目明明比人少,可車子發動引擎和行駛的聲音反而把人與人之間交頭接耳蓋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