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情

喜愛旅遊,格外喜歡遊市集、逛地攤。擺賣的玩意兒有趣,擺賣的人更妙趣。然而,不必求諸遠方,只要有心,只要有緣,近在咫尺,也能隨時領略這等地攤情致。
我的胞弟,卻真的在街頭擺過地攤,賣的不是技藝,而是實物。小時候,誰家男孩不愛看武打連環圖?如今改稱漫畫了。我和胞弟輪流購買,看罷便束之一隅。後來,弟弟竟懂得物盡其用,不過就讀小五、小六,卻斗膽拋頭露面在街上擺起地攤。原價一二元一冊的連環圖,叫價五毛一冊或兩冊。擺賣多在假日,初時在邨內擁有「龍雕」的十五座下附近。遇有管理員驅趕,卻會提醒弟弟他們五時便下班,暗示弟弟五時後再回來可也。弟弟沒領情,轉而陣地往德田街毗鄰,藍田配水庫遊樂場(其實喚作大球場更貼切)與巴士總站之間的一道斜路。未幾,便被同行大手收購,以數元的價錢悉數買下一大沓連環圖。據說,那是一位附近男校的中學生;猜想,他轉手賣出購自弟弟的連環圖,便可圖利數倍。我曾狐疑,問弟弟可感不值?弟弟卻沒有絲毫不甘。「畢竟我不用擺賣了。」弟弟如是答曰。
憶記起弟弟曾輕描淡寫地說,擺賣初期,連環圖是向着自己閱讀的方向擺放,其後才漸次學會倒轉方向來擺放,方便行人閱覽。我卻想,弟弟體會的,又豈止是擺賣時陳列的伎倆!
我間或取道這段斜路,或往跑步,或去逛街,從不曾遇見弟弟,或與他年齡相若的孩子擺賣,唯常見到一群老人家在擺賣。他們擺賣的物品,總教我嘖嘖稱奇。這兒,不是一般可以想見的鬧鐘、老花眼鏡、古玉,而且一般擺賣的攤子,多會專營一種或同類的貨品。只是眼前的攤子,並非一般的攤子──幾張封塵的「黑膠」唱片、幾隻深褐色的木衣夾、幾款殘破的玩具、幾個略帶污垢的塑膠打火機、幾件褪色的衣飾、幾本過期不久的雜誌、幾冊過期很久的「黃色雜誌」……我恍如以為到訪了獨居老人的家,拉開她的抽屜、蹲到他的床下,搜索她的抽屜、窺探他的床下。
變賣家當?老年人不似那末潦倒,反而悠然自得,一派滿不在乎看官光顧與否。我開始相信,他們是醉翁之意,志不在賣。他們看來對顧客愛理不理,卻很喜歡熱鬧。每天清早,密密麻麻在攲斜的路上一旁展開一張布,鋪在地上,將家中有餘的,可有可無的,擺在人前出售。趁墟,大抵就是如斯。有興趣的,走來搭訕一下,買不買倒似無妨。我開始明白,他們志在的,金錢也許只是其次。
我不知,年老時可有興味也在這兒或任何一處擺個地攤。也許,可以做個曾經夢寐的街頭棋手,以棋會友;也許,可以把收藏已久卻不屑一瞥的書本折讓,以書交友;也許,還可以隨心隨意拿任何不嫌失去的身外之物販賣,以雜結友。擺地攤,一生總得試一下,體味川流的人群偶爾散發眼前一亮的閃爍目光;旁觀別人內心一份油然而生的忐忑──買與不買的矛盾、掙扎;感受紅塵一切稍縱即逝卻又不禁自我出賣的冷眼、睥睨、嗤笑;甚或頓悟眾裡尋她,相逢恨太晚的一笑一顰。
或許,總會有陌生人錯愛,交出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