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青匯街

回憶中的青匯街

袁晞韵 文類:散文

作者簡介

袁晞韵

Y2K,水瓶座。


 

近年頻頻搬家,我總有意無意地留意著住過的地方。儘管我已搬到另一個社區生活,但仍會留意舊居的消息,譬如以前經常光顧的餅店結業,或住過的屋苑發生甚麼意外,感覺依然藕斷絲連。有時想到以前會經過的街道,它的交通依然運轉著,卻與現在的自己不那麽有關了。不過我想,住過的地方,既然曾經是家,就像一個曾經朝夕相對的舊朋友一樣,總忍不住打聽他的近況。有時甚至不需要甚麼消息,只要知道一切安好就好。

青匯街是我小時候放學蹓躂的地方。聽聞這街道的外觀沒多大變化,最熱鬧的依舊是餅店旁邊的藥房。藥房的門面與一般社區藥房無異,不太光鮮,門外總是堆積著近日推廣的奶粉、咖啡粉,和一整列紙箱,沿著樓梯走下去,才是一個地下的小天地,日常用品一應齊全。置樂一帶的家庭,大概都是賴這裡以爲生的了。幸好附近仍未被大集團攻陷,鄰近有主要售賣女裝衣服的商場,也有些文具精品店,算是應有盡有。偶爾跟媽媽去街市,她會告訴我哪裡買菜比較划算,那家的老闆嘴臉很臭,哪裡的海鮮新鮮。青匯街長期熙熙攘攘,有商戶的地方不足兩個身位,得小心翼翼不撞倒擦肩而過的路人。關於這裡的氣味,我首先想到的是奶油味。附近雖開了些新式餅店,但傳統的港式麵包仍是我的首選。有麵包出爐的時候,從仁愛街市出來不久,便會嗅到淡淡的麵包味。

而關於外公的氣味,我想到了中藥味。公公並非一名中醫,只是,印象中的他總散發淡淡的藥油、藥材味道。置樂有數間中醫診所,我自小不抗拒這種味道,甚至會在路過時深呼吸,感覺挺舒服。公公的腿不好,紅腫得很,晚年走路變得一拐一拐,但,他總是笑著的。有一段時間,他的情況比較嚴重,母親買了根艾灸棒讓他閑時按摩、消腫雙腿,但他總覺得沒用,情況一直沒有好轉。直到後來,母親換上了艾草味的内芯,公公便開始相信它的療效。畢竟老人家還是需要確切地嗅到、看到,才會相信。儘管身體機能每況愈下,公公仍然很愛笑,而且不是一般的愛笑。他説不完一個完整的笑話,話講到一半,自己先被自己笑翻。就算是看著賽馬的節目、聽著天氣報告,都愛加以旁述,然後突如其來地大笑。如今公公離開已有一段時間,我偶爾會思念他。父母總說我遺傳了公公的性格,甚麼無聊事都笑一大頓。所謂音容苑在,除了是一種仍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感覺,還有許多方式,繼續陪在我們身邊。

如今離青匯街的車程,大概要兩個小時。往後未必,也不必重返這裡拾回童年的回憶。回憶的弔詭之處在於,無須重臨其境,只要偶然聞到某種氣味,想起某段對話,便足以讓我們知道,即使眼睛看不到,有些人和情,根本沒有離開過。

 


屯門的其他文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