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公園南路

單車後座的風景

陳朗怡 文類:散文

作者簡介

陳朗怡

廢青,熱愛閲讀、寫作、貓。閒時喜歡拿起鋼筆練字。


 

小時候住在公園南路,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同一個區域,上學也只需十分鐘。由於父母的工作需要輪班,照顧我的重任就交給了工人姐姐和嫲嫲。

放學回家的路線大致上有兩條:一是從位於媽廟路的幼稚園過馬路,穿過停車場,然後到元朗廣場後面坐穿梭巴士回家;另一條則是步出學校後轉右,沿元朗體育路一直走,經過警署、水邊村遊樂場、大球場、劇院、商場,再轉右,便到家。若是工人姐姐接放學,定必是走停車場的那條路,不用走太遠之餘,也方便她和同鄉聊天。母親總説停車場有人「食白粉」,著我和工人姐姐要小心點。年少無知的我不知為何將「白粉」理解成白色的腸粉,還想到底為甚麼要害怕食腸粉走醬的人,反而覺得他們有點可憐,沒有醬的腸粉好吃麼?然而我沒有膽量問母親,工人姐姐不知要擔心甚麼,更是沒有避忌。我和好朋友牽著手,連跑帶跳地到巴士總站旁的「多寶」。我最愛牛丸,站在店前一邊數著散銀,一邊看著四眼哥哥將魚蛋、牛丸放進湯汁裡,默默等它們浮上水面,串成一串串、再淋上醬油,便急不及待地拿著一串牛丸,走到一旁吃了起來。一串兩大顆,要咬好幾口才能吃完一顆,吃的時候要小心翼翼,生怕醬油滴在白色的校裙上,回家定必被母親責罵;好友不愛魚蛋燒賣雞蛋仔,陪我買完牛丸後,便會拉著我到麥當勞買薯條。總覺得小時候的薯條特別好吃、特別少。兩人坐在車尾的兩角,像哈姆太郎吃葵瓜子般吃著薯條,吃慢一點可以享受多一會嘛。

若是嫲嫲做完工作有空,她便會踩著單車來接我。印象中,嫲嫲的單車看起來比其他單車來得大一點。車尾有一個大膠箱,平日用作載餸菜,由大橋街市運到家中;到了要接我放學的時候,便成了我的專屬座位。我極怕離心力,單車走過不平的路面時,定要抱緊嫲嫲的腰,然後把頭貼在她的背上。回家的路途上,一邊靠在嫲嫲的背,一邊看著風景。路過遊樂場時,要是我嚷著要玩一會,嫲嫲便會泊下單車,看著我一次又一次地瀡滑梯,然後扶著我爬馬騮架,一下又一下地爬到最後一格。玩到累了又爬上單車,坐嫲嫲背後看風景。嫲嫲平日的話不多,但每當我興奮地告訴她學校裡發生的事,無論有多無聊,她總會努力接話,繼續跟我聊下去,小至今天鄰桌小明忘記剪指甲被老師蓋黑豬仔印,大至默書拿滿分,她都耐心地一一聽完。

到了假期,碰上晴天,嫲嫲會抽空帶我到元朗公園走走。每次我都會跑到搖搖板處。不是怕離心力嗎?對,又要怕、又要玩,很矛盾,所以總是搖兩三下就下來。之後我們會走上斜坡,在草地上野餐,看看天上的雲朵。記得有段時間我迷上了〈飄零燕〉,走到草地上總覺得自己像凱迪,便在不知疲倦地在斜坡來回奔跑,嗅著草青味,享受著迎面而來的涼風,幸福得很。元朗公園裡最著名的地標應該就是百鳥塔,但老實說,作為住在附近接近十年的人,對它實在沒有甚麼好感。記得有次走了進去,先要爬幾層樓梯,作為一個畏高的人,其實已有點卻步,然而我還是走了上去。一邊走,一邊聽到愈來愈大的鳥叫聲。鳥叫聲並不是平常走在路邊,三四隻麻雀站在枝頭、吱吱喳喳唱著歌那種令人放鬆自在的音量,而是上百隻雀鳥在塔內吵架般、嘈吵無比,且雀鳥多、排洩物自然也多,塔內總充斥著一股臭味。最近與母親閒聊,才知道元朗公園所在地—水牛嶺,傳說是日治時期的刊場,故冤魂不散,發生過不少靈異事件。當年興建元朗公園時,人們怕會騷擾到「它們」,民心不安。當局便興建具風水元素、八角形的百鳥塔,以鎮壓靈體、安定民心。回想起來,怪不得每次走進百鳥塔都覺得份外陰暗。

某次嫲嫲帶我出外遊玩,才剛坐上單車,便被警察攔截下來。在行人路上踩單車、載客,少不免被請食「牛肉乾」。自此之後,嫲嫲也很少載我到處走,不只是因為怕再被罰款,也是因為我開始坐不下那特製的後座了。後來我們一家四口搬到別處,嫲嫲繼續住在元朗,自然不能每天都見面。最近外出吃晚飯,閒談間告訴了嫲嫲我將要學車。還未成功考到駕照,嫲嫲已經忍不住誇讚:「咁叻女呀自己揸車!」

坐了在您的後座那麼久,希望我也有機會,請您坐上我的後座、帶您看看世界各地的美好風光。


元朗的其他文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