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丹桂村路

味在丹桂村路

陳欣聆 文類:散文

作者簡介

陳欣聆

遊走於書本、電影、遊戲的神隱女孩


 

我又緩緩地踏進這條丹桂村路。

在香港這個石屎森林中,這條路上的房子也算是矮個子。因為這裡的建築物都不會超過四層,豁然開朗的天空使人身心舒快。

首先迎面而來的是一個垃圾站。綠色格仔衫戴上綠色的帽子,總向路過的人們脫帽致意。這個位置是我小時候最怕經過的地方。小時候垃圾站沒現在通風,還沒見其身卻先聞其味。爛橙皮、臭雞蛋、污水,陣陣濃烈的味道撲面而來。個子小、步伐細,令我經過的時間變長,因此我總是閉氣小跑一段,經過後嘔吐大作一番。幾年前終於修葺完畢,更開掦之餘還加了一個小水箱洗地。現在的我,個子長大不少,當然不用再閉氣跑,而且修葺後的垃圾站味道也減少許多。

垃圾站的對面是一座荒廢的教會。鐵柵上的經文依然清晰可見,應是最近有人打理過。我經過的這廿年來從未見其大閘內的盧山真貌。究竟是什麼原因令其搬走?我無從得知。聽人說是因為教會處於垃圾站的風口處,每天的某些時段氣味特濃,實在令人難以忍受,結果只能搬走且多年來無法易手。我想大概再多的敬虔也敵擋不了氣味的攻擊?那當初為何選址這裡?真相是什麼?我未曾見過其開門的日子又如何能知呢?可惜現在垃圾站改善了,他們也沒有見證到。

信步前行,荒廢的教會旁邊是一間荒廢的大屋。大屋佔地很廣,是教會的兩倍。其中一半應該是花園之類。大屋的全貌已無法看清,周圍的大樹一棵棵都像施了魔法般拼命保護這蒼白的大屋。只能隱約看見其露台的雕花牆身,其他都被淹沒了。忽發奇想,難道這裡就是睡公主沉睡之地?可是其隱約散發的陰森氣息,卻又讓我覺得要是青山剛昌經過應該會是柯南的完美舞台。

大屋的對面是「有利五金建材」。巨大的鐵皮屋看進去是各種不同的大型建築材料,都是那些要用吊臂、大卡車才能搬得動的東西。平日沒生產時,由上而下的捲閘總是閉著。但一旦工作起來就中門大開轟轟隆隆地吵,濃濃刺鼻的鋼材味繄接跟來。每當這時我就會大步走過,生怕氣體中帶有有害物質。大門緊閉時也總有各種不同的大量車輛佔據行人路停泊,因此路過也必須小心周遭,避免發生重大事故。

轉彎以後對面是一整排鐵皮屋,迎面的第一間是陶興號士多。幾年前曾是一家名為「好朋友」的私房菜,廚師非常傲氣。菜很傳統但美味。可惜路經丹桂村路的人雖不能說少,但外來人真的不多。起始時生意還算不錯,可是價格也不算低,沒法當飯堂天天吃。一年多後就倒閉了!之後接手的陶興號招牌跟旁邊的像同一系列,白底石屎配上紅字。要不是新淨許多,我大概會以為是同一時期的產物。也不知是怎麼,也許是我還不習慣「好朋友」易手了,又也許是超市逛太多讓我不習慣去士多。總之我沒去過,卻在半年後又關門大吉。速度快得讓我訝異。

走著前行「好朋友」之後是「連漢記」,是一家讓我十分懷念的茶餐廳。白底石屎配上紅字招牌下是一道趟開的捲閘,玻璃連著棕紅的窗框一直到地下。左邊是開放式廚房,右邊是長枱。小時候每到週末就盼著去吃早餐。不是什麼特別的菜色,但我再也沒吃過這麼好吃的美味。那裡有父親常稱是最棒的沙爹牛麵,母親愛那比街口拿過奶茶冠軍還好喝的奶茶和我的最愛——香滑的炒蛋配上新鮮的麵包做出的蛋治。一咬下去蛋汁還會跑出來,真是每當想到也好想吃。由於餐廳旁邊就是其三代同堂的自住物業,我以為她是不可能倒閉的。只可惜在我小學將畢業的時候,她居然還是因為家庭因素關門。以後我只能在老人家開門乘涼時遠遠地招手招呼。

「連漢記」前行廿步,走過寶覺小學,旁邊有一條行車道。這條車道我沒進去過,不過我知道裡面是「品珍醬油廠」。窄窄的車道增添了醬油廠的神秘感,醬油廠的廠車進去左右也只是剛剛好。也許裡面更窄,因為廠車總是在外面調了頭,再倒車進去。每當調頭就會同時佔據外面那兩條行車線,整個世界也只好為其停頓。有一次應該是發生事故,釀製的醬油打翻了。濃濃的豆板醬加上醋的酸味居然飄到我在家裡開著窗也嗅到。我猜至少應該也有一個街口以上那麼遠吧!

看著、走著又到家了,抬頭看著蔚藍的天空,拋卻了都市的喧囂,心裡在細味著這一切的味道。


元朗的其他文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