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告士打道

告士打道

溫利暉 文類:散文

作者簡介

溫利暉

天涼好個秋


 

告士打道明明白白就是一條公路,平常的人都是匆匆走過。要不從車站登陸後有如水銀瀉地般沒入橫街窄巷,要不在行人天橋上飛越紅海到達對岸。人,在這條路上,好像永遠不會停留,車很多,人很少。

灣仔的東西行路線雖各有趣但都不太好「走」:謝斐道與駱克道路窄樓高不見天日;軒尼詩道的擠擁嘈雜可不是常人能承受;莊士敦道與灣仔道這個活生生的老市場已經算是可愛;大道東也有她的韻味,城市進化中猶得石水渠街和聖佛蘭士街一帶靈氣護身。告士打道當然不是上品,唯一可取,人著實少,難得清靜。

也只不過是一點卑微的空間,竟然發生在最不可能的地方。

無法算清已經是多少個疲憊的夜晚,從辦公室下來,不想把身上的情緒直接帶回家,於是偷來一段時間躲進抽離的空間,隨著泛黃的路燈慢慢走著走著,與周遭的人事切割。旁邊的高速汽車是背景,酒吧客人在路邊喧嘩只是音頻。眼前是廿四小時的車水馬龍,心思怎麼可能還在灣仔?只要除卻了人聲,就不花絲毫力氣一頭丟進去一個完全隔絕的世界,說起來是一種可悲的浪漫。

白天是煩躁城市的中心,晚上是我時空旅行的隨意門。

可惜當時走馬看花,沒有心思多花一眼看看。越過鵝頸橋就只想快步遠離那惡臭難頂的垃垃站,也沒有對橋底下辟作社福機構辦公室的空間多生好奇,到底有誰願意在那邊工作呢?在波斯富街行人天橋上,只覺得伊莉莎伯大廈已老得不太搭味,信和中心上的廣告板卻在旁邊亮得過份。過海隧道前的天橋佈陣亂得不可開交,是當時的規劃官員真覺得香港也不過是一個遠東殖民地,等級上頂多是一個英國的花園小城嗎?誰又想到這海港變成與倫敦匹比的國際都會。地產商該會對那幾棟海字頭的住宅大廈大有興趣吧?畢竟他們以五六十年的樓齡,安坐於這麼一個黃金地段之上,面前還是無敵大海景,在維港的保護政策下,這樣的海景理應安全無敵,讓後面的那些重建商廈咬牙切齒。

酒開封了就慢慢變酸,偷來的時間終究溜走。來時不知不覺,走也悄然無聲。世上所有人和事都有一個賞味期限,時辰到了就無一倖免,那有不下台退場的道理。

六國酒店仍在,蘇絲黃卻成了名咀;恆生指數的繁榮板面尚存,只是大樓名字換得差點認不出來;俱樂部換成建設工地,天橋蓋了也拆了。車行裡的新車還是一樣寂寞;花店裡的貓還是那麼懶,搞不好也只不過是對眼前那些,懶得說甚麼了。

資深兒童節目主持人在紅館舞台作另類拜別,後面一段是這樣的:「只有張開雙手,你才能擁抱更重要的事,那就是你的未來。」是樂觀的往前看,還是無法抵抗下的自我安慰,誰說得準?

 


灣仔的其他文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