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青山公路元朗段

元朗大馬路

梁碧芹 文類:散文

作者簡介

梁碧芹

我是一名中五學生,現在校修讀中國文學,對寫作有濃厚的興趣。在開始有閱讀的習慣之前,我對於學校作文的習作皆草草了事。然而,開始閱讀後才發現,寫作能文字表達心中所想,讓一切難以啟齒的情感化作一字一句。在寫作時,沉浸在寫作的世界旁若無人,我這才找到屬於自己的世界。


從小巷轉入大街,頓然開朗。我跟隨人潮在街上閒逛。夜幕降臨,霓虹燈仍未倦照亮街道,繁華熱鬧的景象使元朗不比九龍,香港這些市區的心臟地帶遜色。輕鐵帶著叮叮聲駛過,紅綠燈打著節拍的唱起歌來,一旁有剛放學的學生邊舔著冰淇淋邊交談的聲音,有男生牽著女生沉默不語,有小孩雀躍地跟父母訴說校園里的趣事,也有站在商店前馬路旁的人,大家等待著由紅色的人兒轉換成綠色的行走的人兒。入夜的元朗確實比起白天趕忙的人們熱鬧多了。綠燈一換,人潮洶湧往對面方向走去,大家互不相識。看似嘈吵的元朗青山公路,那條人們皆稱它為大馬路的街道,直直的,不轉彎抹角,大家卻互不相干。

我坐上貫穿整條大馬路的輕鐵,緩慢地於旁商店之中駛過。叮叮聲,那是屬於新界的叮叮。如果大馬路是我的童年回憶,輕鐵也是屬於回憶的一部分,車廂內獨有的氣味,勾起以往的感情,於大馬路昔年的童孩時光。

從窗外看見街旁琳瑯滿目的商店,有燈光映照下閃閃發光的金店,有門前擠滿了人店內卻冷清的商店,也有更多的藥店。心頭忽然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是可惜嗎?遺憾嗎?也許是察覺到問題所在,卻挽不回從前的無力感吧。尤其是車駛至月台,正好停在恆香店前,我方才留意每天經過的街道,原來熟悉的疏離。恆香是元朗老店,元朗的特產,以前經過時都能嗅到陣陣的老婆餅香,大概是從前並無裝上空調設備,回憶的氣味充斥著街道揮之不去,掩蓋了車排除的廢氣臭味。我那時還小,拉著母親的手硬要買一打老婆餅回家。如今老店尚在,卻換上了新裝,公式化古色古香的裝修無一絲懷舊的味道,那股老婆香似乎早已不復存在。

恆香旁的連鎖零食店,原來的本應是有多年曆史的蛇羹店。老闆是個友善的伯伯,好幾次我在門口左瞧右瞧,他也會走過來請我吃,只可惜是我不敢吃,也有許多像我的人,因此吃蛇羹的店在香港十分少見,這小店能挨這麼長的時間是十分難得,我雖未曾光顧,得到的卻不是以金錢衡量的情份。前陣子看到他開始賣報紙維持生計,如今終是敵不過業主無良的壓榨而結業。變成了冷冰冰的機械服務。

街道林立各式各樣的商店,我從車廂內似乎能感受到從商店里噴出冷氣的涼意,涼快得打從我心底發寒。躲在這滿目璀璨的景象背後,抬頭便能看到掩蓋不了的殘舊。元朗是個被打造成與其他無異的新城,卻遺留下老區的證據。一座座舊樓與其樓下的商店顯得格格不入,這裡頭的人比起外面更多了一份情。人的情份在這座城市中淹沒,沉睡中融化了。

鄰近大馬路盡頭的一小段路程,有許多不同牌子的波鞋店以及體育用品店,熟悉得已經在不同商場中看過他們的蹤影。誰會記得這曾經是光明書局?那家以前的學生必去的書局,被名牌鞋店取代了位置,卻取代不了其人們心中的位置,因為集體回憶會長存在腦海裏。我從小體弱多病,在光明書局旁的醫務所看完病後即便身體不舒服仍會在那逛幾圈,在哪裡工作的大多都是比我大許多的中學生大學生,見多了也成為朋友了。他們的樣子,他們的聲音,我忘了。光明書局也被逼遷往偏僻的小巷里,被人們淡忘,忘不掉的卻是曾經的情份,偶爾提起也才恍然,時間一晃,多少年過去了。

我下了車,在大馬路的尾聲,輕鐵叮一聲駛去,溶入漆黑之中。

人隨年月進步,許多改變根本無可避免。最可怕是在現實中屈服,雙眼中只剩名利,目中無人,沒了人的那種感情。一條值得被銘記的街道,並不在乎它有多棒的景點及地標,會被人銘記和珍惜的,是當中人與人之間的情份。我會記得以前的大馬路,人們之間的互動會摩擦出溫暖,卻數不出現在能讓我記住的商店有多少。大馬路是元朗這個小社區的縮影,這個社會的情份,被磨滅最後傷得體無完膚。這街極其無意義,大馬路也只不過一條街而已。但曾經人情的味道還是感動過我,為灰色的城市點起爐火,讓我至今未忘。

元朗青山公路

元朗的其他文章(6)